名画和整理的100个故事--《织女星》
在我准备写维克托.瓦萨雷里的作品前,在跟大家解释视觉也会带来空间混乱这件事上,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举例说明。但是今天写了这份作业后,我以后的解释工作将会轻松很多。
今天要讲的这幅画,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有见到过,尤其是近几年,错觉艺术馆被大家追捧,而它们的展品背后,都有维克托的影子或,会有以他的作品为灵感原型的创作。
维克托,这位1906年出生于匈牙利的艺术家,他原本是一位医学院的学生,但是他在研究了爱因斯坦、海森堡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后,发现科学的解释有壁垒和局限(和我去用科学方式讲解整理背后的问题一样),于是转为用艺术语言来表达科学知识。
例如今天我们要讨论的《织女星》就是一件验证科学的画作。
这是一幅2维平面图,但我们看到这幅图的时候,会认为图中间的部分已经脱离了2维世界,变成了中心向外凸起,旁边向内压挤的,一个球形的三维图形。而且,脑海里还会释放出,它是一个在运动的色彩球这一类的信号。
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大脑想象出来的画面。这就是一副2维平面图,只不过经过了特殊调色后,大脑收到了错误的视觉信号。
虽然事实如上述所说那样简单,但,我们却捕捉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大脑在收集视觉信息时,不仅仅会收回视皮层所收集到的信息,视皮层以及它周围的神经区域都会反馈自己接收到的信息,有收集色彩信息的,有收集运动信息的,它们会在收到刺激后,各自展开工作然后再统一汇总到大脑,所以在我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会因为这几个区域都同时被调动起来,而在产生了3维甚至4维的大脑信息反馈。
从这里我们就知道了,当我们处于一个空间中时,即便我们静止不动,我们的脑神经也会飞快地转动,它会去分析和收集周围的声音信息,也会反馈色彩信息。
如果我们所处的环境,即便是东西都摆放很齐整,例如衣服按照长短顺序、书本按照高矮厚薄进行了摆放,我们仍然会觉得乱,因为色彩的强烈对比,会在脑海中产生一种运动视觉的反馈,也就是我们会一直觉得这些带着色彩的物品是不稳定的,是在扭动的,那自然我们会认为这些物品是凌乱的。
因此按照色彩的波长(也就是同项色彩放一起),并且按照色彩波段(以色彩环排序为排序顺序)把它们进行排列,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比,少了波动,色彩就能安静下来,那么我们脑海中的混乱也能顺势减缓。
也许,我们的家并不混乱,但是因为色彩的波段带来的跳跃感增加了动态信息,让我们大脑无法平静下来,所以才会才生焦灼和烦躁感。这也是我们会在只有实木和白墙,家里的物件也尽是白色包装的家里生活时,会感到格外的静谧,秘密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