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参考自《隐藏的论语》。
解读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这三章作为这一篇的主题,再次回到君子与仁的问题上。仁是什么样子的?既然仁和知都是和人有关的,那和人相处要怎么样的?和人相处又怎么指导自己的仁?这三章很好的解答了这些问题。
12.22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xiàng)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能爱一切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能知一切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佞的人,就能使邪佞的人也变得正直。”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佞的人,就能使邪佞的人也变得正直。’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得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商汤得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解读】
最后三章作为本篇的总结,这一章就说了什么是仁?也就是爱他人。什么是知?也就是懂他人。这还是考验对人性的理解,但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做到实在是太难了。
12.23
【原文】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译文】
子贡问交友之道。孔子说:“忠心劝告他,善意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解读】
这一章和前一章很有关联,因为仁是爱人,知是懂人。但是我们可以去认识他人,但是他人并不一定能认识自己。所以在可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尽量去帮助他人,但如果会自取其辱就避免了。
12.24
【原文】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
曾子说:“君子以学问来结交朋友,通过朋友来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解读】
君子是通过什么学问来交友的呢?按照孔子的教授,应该就是心性之学,也就是天命与仁的学问。而交友的过程中又是一个来帮助自己做到仁的过程,一方面好朋友是一个镜子,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断的去向别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