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想在浩瀚的宇宙苍穹中,玩“星际穿越”;还是想去宇宙空间站,探访“地心引力”;抑或在“后天”到来时,感受人神俱灭的恐惧?用瑰丽的想象力与出色的电脑特效搭建起来的电影世界,拥有无穷无尽的造梦神力。同档期公映的《全球风暴》与《银翼杀手2049》,就展示了电影艺术,在反思人性与哲学思辨上的种种可能。
《魔兽》未能以本尊形象出镜的吴彦祖,化身技术宅,成为《全球风暴》的中国元素,但其更大的卖点,在于一次性集齐了全套灾难——海啸、寒潮、冰雹、龙卷风、地裂轮番登场,东京、香港、莫斯科、里约热内卢、迪拜等世界性地标城市接连遭殃。但令人遗憾的是,其豆瓣评分刚刚过及格线。
《银翼杀手2049》是已经封神的《银翼杀手》续作,首部作品问世后票房寥寥但口碑逆天,成为电影史上科幻片榜单TOP10的常客,续作难能可贵地延续了高品质,成为北美媒体口中“近十年来看过最好的电影”,新老两代银翼杀手哈里森·福特与瑞恩·高斯林在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的镜头下熠熠闪光。
口碑有云泥之别的《全球风暴》和《银翼杀手2049》,内地票房表现却出现倒挂。猫眼票房显示,上映三天后,《全球风暴》已经报收2.2亿,而《银翼杀手2049》却只有5000万,后者的单日票房甚至不及《王牌特工2:黄金圈》与《羞羞的铁拳》——是什么原因,让《银翼杀手2049》遭遇如此大的市场困境?
洋溢着脸谱化和套路感,与《2012》相比《全球风暴》有形无神
诉诸于普遍存在的恐惧情感与求生本能,灾难从古至今都流传在文化血液中。古希腊神话“潘多拉魔盒”是灾难主题故事,《圣经》有详尽的灾难描述,中国本土神话“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都与灾难有关。当文学作品中的想象性灾难,用数字技术呈现出狰狞面目,自然极大冲击观众的视听神经。
因而在好莱坞电影体系中,灾难片是通达全球观众的万金油类型。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好莱坞各个时期都有不同题材的灾难片问世。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让灾难片的出现有了更深厚的现实土壤。
从灾难片的类型叙事看,《全球风暴》严格遵循了“英雄的拯救”“英雄的救赎”“英雄的创造”等母题。拥有大无畏奉献牺牲精神、能够在千钧一发之际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绝境来临,能创造性地运用特殊工具或方法,拯救全人类;有道德瑕疵或过失原罪,但又勇往直前的英雄人物,通过拯救实现自我救赎。因此,即便杂糅了政治阴谋等元素,《全球风暴》在本质上和《2012》《超强台风》《地心抢险记》《极度深寒》等灾难电影毫无二致。
《全球风暴》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网友评价“以灾难片为噱头,把所有元素玩个遍”,也不是细节逻辑经不起仔细推敲,而是在价值观上走向了套路——灾难片最闪耀之处,在于探讨生态环境、科技伦理、生命价值等终极问题,无论影片立足于“天灾”还是“人祸”,守望相助的人性光芒、反思科技与生态的平衡关系等议题,才是灾难片的主旨所在。而《全球风暴》虽然有兄弟、父女、爱情等情感线索的点缀,但落脚点最终放在了政治阴谋与角力之上,看到脸谱化的美国和墨西哥兄弟拯救全球,还有勉强套上“One Earth One Dream”的老套价值观,实在令人反胃。
资深科幻迷的年度狂欢,《银翼杀手2049》成败都在“严肃科幻”
大抵《银翼杀手2049》的影迷谈论起《全球风暴》,都是一脸嫌弃模样:这部沉淀了35年后再重启的科幻作品,有观照人类与复制人的错综关系,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与否定,有科幻电影末日荒凉美学的延续与引领,还有扎实的生命探讨与哲学思辨,更何况,《银翼杀手2049》搭建了完整而齐备的未来世界观,其创作严谨而细致,怎能是一部爆米花电影所能比拟?
事实上,讲述两代银翼杀手故事的《银翼杀手2049》在北美上映时,口碑简直可以用逆天来形容:烂番茄新鲜度目前89%,Metacritic权威媒体评分高达81分,其中有11个满分,两大专业评价指标与《银翼杀手》完美处于同一档次,影评人“近十年来看过最好的电影”、“殿堂级的科幻巨作”、“如同教科书般精美的画面”、“帧帧都是艺术品”等评价,几乎俯拾即是。
雷德利·斯科特在《银翼杀手》中创造的末日感影像美学,在《银翼杀手2049》中得以传承。城市总是光怪陆离,有淫雨霏霏永远不见蓝天的阴暗,有放射性废物灼热而刺眼的反光,还有灯红酒绿的广告牌与路灯。此外,反衬人类渺小的巨型奇观带来惊悚感,全息投影的虚拟女友有未来科技的味道;而镜头的色调、明暗又美妙转换,光影浓淡的渐变则折射出独特的审美意趣。
也正是极度风格化的影像特质,缓慢推进的叙事手法,长达162分钟的片长,让《银翼杀手2049》的严肃科幻面临巨大的观影难题——对资深科幻电影迷来说,电影的每一帧画面都值得思索与回味,甚至不惜二刷三刷;而对不那么有耐心的普通观众而言,他们或许更想看的是《速度与激情》里肾上腺素的狂飙。
类型差异决定票房下沉,“好莱坞保护月”高潮尚未来临
乍一看,票房与口碑倒挂的《银翼杀手2049》与《全球风暴》并不好理解,但类型差异、观影门槛等原因,对两部影片的票房走势产生重大影响。作为中国观众最喜闻乐见的电影类型之一,灾难片曾在中国战绩不俗,如2015年《末日崩塌》席卷6.30亿,2012年以3D格式重映的《2012》也有1.41亿进账,2016年的《深海浩劫》与《萨利机长》票房未过亿,则更多是因为宣发、题材限制因素。对今年唯一一部引进的灾难片,市场存在着类型饥渴与观影需求,因此被看好。
有些曲高和寡的《银翼杀手2049》,在北美已经重蹈覆辙,与前作一样陷入了口碑炸裂却票房平平的窘境:投资高达1.5亿美元,片方期待首周末票房能砍下45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实际上却以3150万美元收场——不仅远低于预期,连10月开画榜前20名的门槛都没摸到。在具有参考意义的韩国市场,《银翼杀手2049》也与内地一样,票房表现不佳,上映第三周市场占有率仅剩1.3%,被评价“票房有扑街之嫌”。
从电影特质来看,与《后天》和《2012》相比,质量有所欠缺的《全球风暴》,仍然具有毁天灭地的视觉特效,这将是影片下沉到三四线城市,被更多普通观众接受的法宝之一;而拥有文艺内核,探讨人性与生命的《银翼杀手2049》,显得更加曲高和寡,观影门槛也更高。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票房与口碑并不相称的科幻片,并非没有先例,在今年1月份上映的《降临》拿到了豆瓣7.7的高分,赢得“我预见了所有悲伤,但我依然愿意前往”的评价,同样有着强烈的文艺气质,票房最终勉强破亿。
留给《银翼杀手2049》与《全球风暴》的时间只有一周。在“好莱坞电影保护月”,每周都有一部及以上的好莱坞大片坐镇。就在11月3日,《雷神3:诸神黄昏》将在中美同步公映,这部《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的前哨战备受期待;世界三大推理宗师阿加莎的改编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在11月10日接棒《雷神3:诸神黄昏》;而DC拓展宇宙的《正义联盟》,肩负着首部集结众位英雄的重任,同样万众瞩目——等到2018来临,《银翼杀手2049》或许将成为年度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