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湖会议》:最不恐怖的恐怖会议


文 | 蓝爵

编 | 晴晴子

有这样一部电影,就拍一群男人开会,从头到尾没有半点音乐,场景也没多几个,只有“会议室”、“办公室”、“大堂”、走廊及楼前楼后的外景……很多观众看得或津津有味,或毛骨悚然,各大平台评分甚高。这就是德国电视机构摄制、本月在国内引进公映的电影《万湖会议》。


历史浮现

臭名昭著的万湖会议,1942年1月20日在柏林附近万湖的一座别墅召开,由纳粹党卫队上将、“盖世太保”头目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召集并主持,十多个纳粹军警、政法界高官讨论“犹太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短短约90分钟的会议影响到后来600万犹太人失去生命。会上甚至决定全部“处理”整个欧洲1100多万犹太人,“净化”种族、重建新秩序。


二战后,美国人发现15页的《万湖会议纪要》,震动世界。部分参会者已死于战火,活下来的多不肯谈。会议主办者、纳粹事务办公室主任阿道夫·艾希曼(片中“大队长”)一度躲到阿根廷,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1960年硬把他找到抓回,随后公审,绞死。艾希曼在法庭上称《纪要》与实际有出入、经多次修改,但透露一些细节,也承认会议真实。


万湖会议曾有许多纪录片讲述,并数次搬上银幕,1984年的同名影片,2001美英拍摄的《阴谋》,都获得高分。这是第一个有关犹太人大屠杀的会议,一次号称人类最邪恶残酷的工作会议,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巨大悲剧,它与后来的历史进程互文,本身充满戏剧性和黑色讽刺荒诞性。但了解唯物辩证法和20世纪血泪史的我们知道,当国家机器开足马力在错误道路上狂奔,灾难并不是一次会议就决定的,即便没有它,纳粹的疯狂也会促成一次次惨绝人寰的屠杀,这早在这一集权体制建立之初就已经注定。


大巧若拙

八十年后,德国影视工作者会如何再现万湖会议呢?它十分符合德国的“刻板印象”——冷静,克制,严谨。整部电影都在做减法,技术和情绪的让位,反而使影片达到了独特的深省与震撼效果。


不带历史眼光去看的话,这就是一个“正常”的工作会议,处处都是日常的表现:会前的忐忑与准备,会中的争论与折中,会后的惬意与友好,让一切看起来亲切和真实,普普通通。没有血腥场面,没有惊悚转折,没有刻意丑化、矮化参会者,没有煽情传递是非对错,片尾也索性省略交待参会者的下场。


讽刺的是,摄影不开广角、不俯拍,反而大量采用仰摄,开会时根据讨论情况选择平拍或微仰拍,站立行走时有诸多腰间甚至膝盖高度的机位,这一个个军装西装革履者、博士高材生无不“高大”、“优雅”、郑重、威严。与会者使用的言辞都如此讲究,即使意见不合也绝不粗鄙攻击,即使辩论交锋也把尖刀隐藏在华丽考究的词汇中,不失“绅士”之风。



影片100分钟非常充实,编剧一定精心考量,对白句句言之有物,合情合理交待清楚人物和事件背景、缘由;最常见的过肩正反打镜头,拍说词、拍反应,剪辑节奏明快,彷佛身临其境的生动历史课。


能看出主创立场的,一方面是影像风格——冷色调,蓝白色彩配合柏林的冬天,分外阴冷,会议室开有暖灯但不浓烈;光线让参会者面部都有阴影,当发表极端言论的时候连阴阳脸都不给,直接背光、把面部埋在暗处里。另一方面,结尾处有关毒气灭犹的讨论中,摄影机终于忍不住放下客观静默的姿态,缓缓地向每个与会者的脸上推动,形成了电影中唯一一次来自于银幕外的“审判”。讨论结束,四下寂然,唯有会议室的空镜和别墅前冷冷的甬道,好像罪恶已经在时空中消散,幸好历史被后人铭记。


瑜中有瑕

影片主体当然是会议,有分歧有争辩有共识,只不过他们所有高效、逻辑、理所当然的讨论,全部围绕着清除千万犹太人!什么划区利益、车辆运力、经费支出、柏林市民安抚、犹太技工安排、“处理”流程优化效率提高……最后统统都有了妥善“解决方案”,这似乎有些理想化。


笔者特别关注的一是行政方面细节,办公室是如何组织会议的,看到了如不立桌牌只贴姓名纸片、速记员不在桌台上写字等;二是司法人士的表现,譬如法律方面提出具体问题和指导。由于资料缺少,主创必须进行艺术想象和加工,但开会缺乏秩序性仍令我疑惑。首先主持人没有一开始宣读会议议程,严格按议程逐条办事,其次会议没有使用罗伯特议事规则,也没有安排每项先阐述后讨论的步骤,而是像中小学开会那样全程自由讨论,随时插话随时打断,乃至暂停开小会……尽管在电影里毫无影响,但现实我们知道这样效率底下,极易跑火车,故存疑。


片中施图卡特博士相对符合人们对纳粹法律和法学家的认识。德国大陆法系出名的缜密、完善,重视合法性且便于操作,我国刑法、民法就大量借鉴德国日本。法律,必须直面现实一切复杂情形,施图卡特就“敏锐”发现通婚者及混血子女的区分处置问题,区别混血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各种矛盾,会场压力下他的建议“妥协”为比屠杀“有人味”多的强制绝育(史上不了了之,这十多万混血犹太人幸存,他因此减罪),而他本人真正在意的,只是自己制定的法条的权威性稳定性及自身部门利益。


片里唯一感知和提及人伦道德的,是国务秘书克里钦格博士,战后他确实忏悔,两次获释后病亡,可他在片中会议末的质疑,似乎只为表达担心大量杀人对德国士兵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但也可能迫于整体肃杀的氛围,虽有恻隐之心,也只能含而不发。

     

         

尾声与思考

异常冷血的会议,异常平静的呈现,带给人们更多思考——个人平庸盲从,机械执行的恶,高度分工组织协作却错向行驶的可怖,民族优越自大盲目排外的愚蠢,秩序化的宏大理想、不容置疑的信念、众声激昂的口号等等,所有这些宏观语境如何植入普通人性碰撞?社会、法律、制度该如何真正守卫人权和文明?我们凡人若身在现场、身在集团、身在大潮之中该如何所思所为?这其实是每一个时代的可能遭遇的命题。


《万湖会议》在国内票房不足一百万元已撤档,有的观众因不熟悉那段历史而感觉无聊,还有的因为片中海德里希那果敢、灵活、务实的手法,和扮演他的菲利普·霍奇迈尔比较英俊,而对这个大刽子手心生好感,忽略了我们当年也属于值得清除的“劣等民族”“虫子”之列。海德里希作为“帝国黑王子”,的确多才多艺,统治捷克擅长“糖果加鞭子”,只不过他在万湖会议后五个月就被暗杀身亡,滔天罪行的法西斯集团后来也跟着下地狱去了。

更多精彩,尽在迷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4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07评论 3 38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501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39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5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17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8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29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7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3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6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68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9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65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39评论 2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