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开始于记载,有了文献才能考究历史,其他生物传承知识的途径大体上应该只有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传授。计数图画、壁画、象形文字、发音、读音、用文字语言交流。想象一下,能够说出新的音节的原始人,他是害羞的还是骄傲的,起码他是聪明的。
又谈到心理,想起上一篇没说完,从决定论出发,人们的心理成为如今这么复杂却也有规律,是可以追溯到人类起源,甚至是生物起源,这种思想观念原来是还原论,阅读原文有链接。万物发展都可以通过还原论来探讨起先的样子或者最基本的样子。
回到知识,它的本质是事物和规律,它的载体是记录,知识具有抽象性,是事物背后的属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定义,想想知识貌似绝大多数都是定义,即使是高深的规律,也是以定义为结论的。规律背后的规律,本质里的本质,我不知道到底有几层,世界是深不可测还是本来就很简单。
但可以知道是,知识从零星的点汇聚成体系,体系越来越完善,不同的体系又汇聚到一起,最终是真实世界的完整信息化。信息熵说传播越广,保留时间越长,它的信息熵越小,就越有价值,这说的不就是知识么。当知识完备时,信息熵就是最小的吗?不过这就引出更值得注意的问题。
知识的量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不过目前不论知识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每个人都已无法掌握现在的所有知识了。以前,一个人可以被冠以多个标签,数学家、思想家、生物学家、哲学家等等之类,近代科学家们以一种学说或理论被人们所熟知,而现代科学家感觉不被人认识了,当然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抛去这种可能,从知识树来看,前人们处在主树干上,他们研究的方面广而不精,所以后很多标签,近代科学家们处在树枝分叉上,他们的理论或是带来新的科学分支,或是打破了前人的瓶颈,而现代的科学家们研究的就更细了,提出大的新理论已不那么容易了,而且很多是为了证实前人的理论。
隐性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比如师傅带徒弟,师傅让徒弟练,徒弟不明白师傅的用意而抱怨,直到有一天恍然大悟开了窍。我也是百度搜知识然后看到隐性知识的概念,其中有几点特征我觉得是我阐述所需要的:
一个是默会性,即不能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或符号明确表述,它是人类非语言智力活动的成果。这是隐性知识最本质的特性,我总是说,如果人与人的大脑能直接连接传输,我就能让别人知道我脑中的世界了;
另一个是相对性,这里的相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隐性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显性知识,二是相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隐性知识,但是同时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已经是显性知识,反之亦然,我觉这和人的语言表达,总结归纳能力有关;
最重要的一点是非理性,显性知识是通过人们的“逻辑推理”过程获得的,因此它能够理性地进行反思,而隐性知识是通过人们的身体的感官或者直觉、领悟获得的,因此不是经过逻辑推理获得,由于隐性知识的非理性特征,所以人们不能对它进行理性地批判,把非理性的这种思维产物归为隐形知识,小可以理解为一门手艺,大可以理解为艺术创作等感性的思考和灵感。这种感性的思考行为是“万物发展史”系列最后一篇里我将要说到的内容。
令人期待的装置
又到了幻想环节了,I like this. 知识是干啥用的,知识反映了我们对真实世界的认识、理解,是推动人类向着有序发展的阶梯,垒得越高,有序性越强。
但个体所能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团体很好,但随着人数增多它的效率会下降,都花在沟通上了,大家的步调不一致,这时就需要一种能连接每个人大脑的装置,不是代替语言沟通,而是实现意识共享,每个人可以独立思考,但他们有个共同的意识,它不存在于某个个体,即不是以一个人或少数人的意识为代表,而是所有人都是这个整体意识的一部分。
科幻片里看过类似的场景,据说已经有脑与脑连接的装置了,但它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还不知道,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如果相互传递脑电波之类的刺激很微弱,则可能只是省略了感官接收信息的过程,而达不到产生共享意识的效果,但若刺激过强,则思维活跃的脑可能会给不活跃的脑洗脑,或者造成损伤。这种装置真能实现的话,隐性知识就可以传递了,五级意识也有望实现了,我们发展的速度又将会提升到更高的级别。
由决定论看,有些人喜欢幻想不在于他们脑中的表象决定了他们幻想什么,而在于他们有善于想象的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