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关于温度、热传导、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度差别等的科学概念体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温度、热传导的科学概念,会同类运用两种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不同材质的物体热传导的速度不同,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转变原本存在的“迷思概念”,用正确的观念看待问题。
三、教学对象
此次热传导的授课对象为小学高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对于原本已学过的科学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存在自己的理解,但是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使得他们对于热传导并没有科学的直观感应,因此授课时应遵循他们的认知特点,理论与生活相结合进行授课。
四、教学用具
一把有木板靠背和金属扶手的椅子、四根粗细质量相同的棒(和筷子粗细大约相同的铁棒、木棒、玻璃棒、铜棒)、烧开的水、广口瓶(用于装热水)。
五、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直面“迷思概念” 有哪位同学上来摸一下这把椅子的木板靠背和金属扶手,十秒钟感受一下它们的温度是一样的吗?(预计5人)
预设回答:金属扶手的温度比木板靠背温度低一些。
2、问题提出:同学们,你们同意这种观点吗?
预设回答:大部分同意,一部分不同意 。
3、实验探究
实验验证一:引入热传导概念 将铁棒一端放入盛有热水的广口瓶中,另一端出来杯口,10秒后让10-20名学生依次上台用手摸一下,在杯口外另一端铁棒,摸完之后问学生铁棒的另一端热吗?学生回答:热,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铁棒的另一端没有触到热水,为什么也热了?学生分组讨论。
预设回答:因为热量从有热水的一端传到了另一端。
小结:热传导:热量会随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热的这类传递方式叫做热传导,因此进入热水中的铁棒一端,向另一端传递热。
实验验证二:不同物质的热传导不一样 将铁棒、铜棒、木棒、玻璃棒放进同一温度的装有热水的广口瓶中,10秒钟后让剩下的同学依次上台摸一下四根棒的温度,并问哪两根棒的温度较高?哪两根棒的温度较低一些?学生分组再次讨论。
预设回答:铁棒、铜棒的温度较高一些,木棒、玻璃棒的温度较低一些。
小结:不同物质的热传导不一样,金属材质的导热性要好,称为热的良导体,非金属材质的导热性差一些,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因此铁棒、铜棒的热传导要比木棒、玻璃棒要好一些。
4、验证假设:金属扶手温度要比木板靠背低一些。
同学们,那现在我们再想之前的问题:是不是金属扶手的温度要比木板靠背的温度更低一些呢?分组讨论2分钟 。
预设回答:不是的,因为金属扶手热传导快,所以感觉温度低一些。
5、纠正“迷思概念”
因为金属扶手是金属材质,它的热传导会更快一些,手上的温度比金属扶手温度高,因此相对于触摸木板靠背,触摸金属扶手时,手上的温度会更快地传递到金属扶手上,所以我们感觉金属扶手比木板靠背的温度更低一些。
6、总结:物体之间存在热传导;不同材质的物体热传导的速度不同。
六、课堂反思
由于存在认知的缺乏,因此学生在进行科学判断时,很容易存在“迷思概念”,因此教师授课过程中,应多留意观察学生们的“迷思概念”随机教育,及时纠正。
七、板书设计
热传导
不同材质的物体热传导的速度不同 金属材质—快一些
非金属材质—慢一些
八、课后作业
回家找一个热水杯,再次感受一下物体热传导的速度快慢,注意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