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VOL.1

文/Coco Wu美人

以色列

说实话,站在我这个生活在和平的国家之人的角度上来说:

以色列是可怜的,却又是可敬的,它仿佛每天都在打破纪录,创造奇迹。

我时常在想——以色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 来到这里的犹太人,有不同的肤色,说不同的语言,他们即使在别的土地上生活了几百年,还是无法被同化。

• 当建国的号召发出,有钱的出钱,有土地的出土地,而且居然凭空制造出了一种语言。

他们总会经历无休无止的斗争,却又似乎总是那么坚韧又百折不挠。

他们仿佛无坚不摧,抑或他们的心早已千疮百孔,因为早已不在意无数次欺压后的结果。

所以,除了拿起武器,他们别无选择。

赛克斯-皮克特协定中的中东地图,A和B分别标记了法国和英国的势力范围

知乎一小时。

说是一小时,但对于像我这种永远忍不住看书的时候边做笔记边抒发感情的人来说,这一小时的时间远远不够。

只看到了第一章结束,我的感想便已能写一篇系列文。

⋯⋯

<1>:它,就这样,在地图上被随意划了出来

以色列,它是一个坚强到让人心酸又向往的地方,他仿佛一位圣僧带着无尽的梵音而来,或许只是路过你的身边,又抑或是只为让你明白利益争端之下究竟让泥土多掩埋了多少尸体。

他要超度他们,化解他们的仇怨,可是太难了,真的太难了。

所以看到了吗这幅地图,那么,它到底是怎么来的?

简单的一句话足以说明———以色列,它是一个用铅笔创造出来的国家。

那是 1915年12月16日,想必是一个大晴天吧。

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一年多,对阵的双方分别是以英国、法国、俄国为首的协约国,以及由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组成的同盟国。

这些英国人此次坐在一起,是为了讨论如何把奥斯曼帝国作为未来的战利品在协约国之间进行切分。

争执不下时,一位叫做赛克斯(Sykes)的人提议道:

不如从地图左边的城市Acre的字母e开始,画一条直线到地图右边Kirkuk的最后一个字母k上面;此线以上的区域为法国的势力范围,以下的区域为英国的势力范围。

就这样,他们若无其事的分隔开了中东地区。

他们只是随手一画,就仿佛更改掉了无数人民的命运,改变了很多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认为这是恃强凌弱,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叫,弱肉强食。

你弱,你就活该被我日不落等泱泱大国吞噬。

至于这条直线是否会把属于同一个民族的人们分隔开来,或者把不属于同一个民族的人们归入同一个国家,政客们并不关心。

对于他们来说,把即将到手的战利品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保险的方法。

至于条约?

哦,那只不过是找到国家之间利益平衡点的一种看是有用的形式。说到底,涉及到权衡利弊的时候,那条约不过就是废纸一张罢了,不是么?

⋯⋯

<2>:英国到底有几份合约?

就在1915年英国和法国秘密协商如何在中东划分势力范围的时候,英国人其实早已偷偷地把法国势力范围内的土地许诺给了阿拉伯人。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惊讶的。

注意,我不是惊讶于英国作为一个绅士国家竟然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我是惊讶于自己竟然忽略了英国也是政客,这样的做法对他们来说或许这种程度的地下工作简直不算事。

抑或在他们看来,这样的行为才算是真正的政客,是非日不落帝国的子民是无法理解的。

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在英国人的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与此同时,为了拉拢阿拉伯人反抗奥斯曼帝国,英国的麦克马洪爵士在1915年10月24日给阿拉伯领导人侯赛因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以含混不清的措辞表示——只要侯赛因发动阿拉伯人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英国将支持阿拉伯人在中东地区建立起独立的阿拉伯国家。

信中被麦克马洪爵士明确排除在这个阿拉伯国家范围外的只有两个地中海港口地区,以及大马士革、霍姆斯、哈马和阿勒颇地区以西的叙利亚地区。

换句话说,就是——

英国为保证其双方利益

在已经许诺把法国的势力范围赠给阿拉伯人的同时又面不改色同法国签订赛克斯-皮克特协定,把曾许诺给阿拉伯人的这部分土地又重新许诺给了法国人。

⋯⋯

代叙利亚地图

<3>:  犹太人 vs 阿拉伯人

针对于英国理所当然的态度,可想而知:

英国绝对不是第一次做出这样空洞的承诺,同样,也绝不会是其最后一次发挥其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问题来了——

为讨好美国政府中的犹太人群体,英国人在签署赛克斯-皮克特协定的第二年,也就是1917年11月2日又发表了贝尔福宣言。

宣言中,英国政府承诺将帮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族家园。

我不知道我到底应怀着什么样的心情看待英国突然变现出的的'善意',的确,英国给了犹太人说不上温暖却大体上是安稳的居所——对于犹太人来说,英国简直就是其第二生命。

但是,对于阿拉伯人来说简直可以说就是天大的灾难,历史上最悲剧的时刻。没有人问过他们的意见,政治利益交锋的时候,它被遗忘了,落单成为政治牺牲品。

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阿拉伯人的处境:

仅仅因为几千公里外的一群陌生人对另外一群陌生人所做出的承诺,将会有无数的阿拉伯人在若干年后被迫离开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

对于犹太人来说,那是他们祖先生活的地方,但是对于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来说同样也是,这里也是他们的祖先生活了上千年的土地。

但是,谁又会在乎他们的看法呢,他们还能指望谁呢?难道指望犹太人的怜悯么,还是指望几千里以为随意瓜分人民地盘和家园的政客们呢?

毕竟他们的确太弱了不是吗,国与国的名利场上除了强大自己,你别无他法。你不强大谁会尊重你呢,毕竟,你有价值,你的付出才有人重视。

旁观者的角度来说:

阿拉伯人民的处境不能说不可悲,但是,谁又能准确定义谁对谁错呢?毕竟,不同的立场上是没有对错之分的,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世人总是会选择怜悯弱者,但是在国家的争端之下倘若你在那个位置上,你或许就会有另一番解释了,不是么?

或许这便是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的道理吧,政客也有政客的苦,他们终究也是不想被世人定义为卑鄙小人吧,得实惠而纳美名的事情在当时的情况之下着实很难同时存在。

再说说英国人——

英国人的绅士形象仿佛只存在于不损害其利益的前提下;然,其实这怎会仅仅是英国政客具有的品格呢?

政客们与生俱来的虚伪、奸诈、投机钻营,不分国别,不分种族,不分时代,出奇地相似,他们往往代表不了本国人民,他们才是一家人。

换句话说,不具备这些“优秀品质”,也没法成为崭露头角的政客,是吧?

⋯⋯

<4>:  英国迷之毁约

如果有什么能让愤怒的阿拉伯人心里稍稍平衡一点的话,那就是英国人同样也毫不客气地欺骗了自己的盟友法国。

此时此刻,如果有一句话形容阿拉伯人心情的话,这句话大概最是恰到好处。

1918年,英国军队占领了Kirkuk,这里正是赛克斯所画下的那条直线的尽头;从这里再往北去,就是赛克斯-皮克特协定中规定的法国势力范围。

然而,此时,英国又接到一份地勘报告,报告上说:克斯直线以北,也就是法国地盘处有一块储量丰富的油田。

OK,到这里,联系一下小标题便可知道英国又准备放手一搏地耍赖了。

没错,此时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决定不去理睬英法两年前签署的秘密协定,直接先用武力夺取摩苏尔,日后再强迫法国接受这个既成事实。

1918年11月3日,在与奥斯曼帝国的停火协议已经生效四天后,英国人用武力占领了摩苏尔。无可奈何的法国人后来也只好接受了这个既成事实,条件是英国人让出摩苏尔石油产出的25%。

英国的毁约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能想得到这样的道理:

合约的签订实际上只是在当时情况下双方利益的获得达到了平衡点。

而,其中一个国家一旦发现了有利可图的地方被对方占有,合约只不过是一张废纸而已。

于是乎:

• 同一年,英国政府在约旦河东侧也划出了一块土地,建立了一个叫做外约旦的国家。                                                              •25年后,外约旦从英国统治下独立,在两年后又将国名改成了约旦,并一直使用至今。

⋯…

现代约旦地图

<5>:  没完没了的争端

利益争夺之战还在继续

英国正式开始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之后,由于有《贝尔福宣言》的背书,大量在欧洲受到排挤和迫害的犹太人纷纷踏上这片「应许之地」并定居下来。

与此同时,生活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冲突。当冲突演变成滥杀无辜不管不顾的时候,又出现了这样一句话:

于是英国人再一次拿出了铅笔…

我觉得读到这里的人一定都笑了是不是,心里想的大概是——这也太掉节操了

让我们来捋一下:

• 一战胜利后英国人瓜分奥斯曼帝国时,在其他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决定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 为打达到自己的利益,英国四处许诺,向阿拉伯世界许诺建巴勒斯坦国,向犹太人许诺划领土建国,引来在欧洲的犹太难民陆续定居,从而两个民族在地盘争夺战中逐渐升级。

与此同时:

犹太人的精明、奉献、坚韧聪慧和团结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得淋漓精致———虽遭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等五个阿拉伯国家围攻确取得最终胜利,只是失败的一方巴勒斯坦人,便沦为了难民的境遇。

这时正值二战爆发前夕,英国人已经没有精力去应付阿拉伯人新的武装起义,他们急需一个承诺来安抚渴望独立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于是在这一年的5月,英国政府发布了一本白皮书,承诺在10年之内让巴勒斯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但是,这本白皮书却变成了英国的再一次欺骗,当然了(无奈脸),这又不是英国第一次善变了,只要符合国家利益,仿佛做什么都是可以的。

在1939年至1945年的二次大战期间,巴勒斯坦保持了相对较为稳定的局面。但这只不过是把这两个民族之间必将到来的冲突推迟了六年而已。

犹太人伤亡惨重,英国已没有太多精力放在止战中,但阿拉伯人对犹太人的境遇表示理解与同情,但是,屠杀犹太人的是德国人不是阿拉伯人,为什么阿拉伯人要画出地盘给犹太人呢?

所以,无论英国人提出什么方案都会立刻同时遭到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反对。

毕竟,这是英国人自己制造的烂摊子,不是吗?

于是乎,第一节的内容结束了,故事的结尾是这样说的

• 最后,英国人得出结论,处理这个烂摊子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它交给别人去处理。
• 1947年2月14日,在赛克斯画下那条直线32年后,英国人决定把巴勒斯坦问题交给联合国来处理。

联合国似乎也是无力躺枪。

⋯⋯

<6>:  感悟

自从26年前从地图上分割出巴勒斯坦这个地区之后,英国用一系列摇摆不定的政策和自相矛盾的承诺把这里变成了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是犹太人的悲哀,大概也是阿拉伯人的悲哀,他们一定很讨厌每天拿着武器战斗吧,毕竟他们也有家人,不是吗?

此时此刻脑海里出现这样一首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窃以为,或许只有把居安思危、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植入民族精神中,才能真正长久地保证的和谐稳定的生存环境。


我是Coco Wu美人,很久没更新辣,今天来冒个泡,这是我的文章,喜欢的话就多多点赞转发吧

么么哒 ~ ^_^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