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我的前半生有感
从第三集就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吐槽,因为看到很多槽点,也不知道是编剧屈服了导演,还是导演自己编剧,所谓职场的那些逻辑连我这种小白也不能忍了,简直事low到没下限。
先说那个接替贺涵的罗总,作为B and T高级合伙人,居然是这副德行,我就觉得是公司股东脑袋进水了才进这种高层。虽然懂得这个接替人是在人品和能力上都比贺涵差一点,但是这种一靠挤兑,不行示好不正当集结小团伙,再不行找到对手痛点下药,虽然说点很对,剧情太糟糕了吧?完全没有高层之间段位相当的较量,而是以导演需求随便找了一个带把的来衬托贺涵的优秀,其实也不过是街头动手打了架,所有贺涵的得分都来自于他的帅和对唐晶的体贴,以及我们的脑残。
那个Adam,你们真的以为风投在人不在一个实体公司么,我不那么认为。是,一个合伙人的实力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作出宁可跟人不跟一个实体公司的,这意味着Adam要能摆平自己的合伙人团队,让他们信任这个人而不是这个团队,这有多难?如果真的是剧情渲染的那样,BT是个业内超牛的外企,那Adam的公司一定至少是旗鼓相当甚至利润更好的企业,但是供应商入驻的审批和调查就繁琐至极,而且每一个过手的部门头儿都要签字画押代表自己的权责。如果平白无辜撤走一个供应商,虽然事小,但是流程也要更有力的证据表明这位供应商的不合格原因。说白了,这种级别的公司,是靠制度互相牵扯制约的,当然,人能发挥一定作用,但至少能够调动这种结局是要给出承诺的,不给承诺各部门头儿又不是傻子,但是给了承诺食言是要坏节操的,这个险冒得起哇?所以既然剧情需要,为啥不把这个过程展现出来,导演太小瞧我们小老百姓了。
除了槽点,也有职场可圈可点的情节。那个作为乙方的苏曼殊,这个演员真的好棒啊,她把一个依托大公司给口饭吃的乙方代表表演的淋漓尽致。首先,他知道段工作能力很好,所以视他为心腹,也懂得心腹的猫腻,她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只要是没有确定子君到底在甲方的人脉上有多大比重,这些猫腻就只是小问题,就看看秘书通知贺涵到访她在阳台上给段恨铁不成钢的眼神,天哪,太到位了!一旦贺涵明确告知,她的态度立马明朗,通知要离开的是段而不是罗子君。所以比起味道怎么样,也要先有口饭吃,她的前后看人下菜的这种理智,作为一个下游小公司的领导,演员诠释地很到位!
再来是剧情关于小三插足的设计,总觉得缺点什么。正常人的思维会想,这样一个小三,不至于让陈俊生作出离婚的决定,总之我觉得是导演很焦躁,就赶紧让他们离了吧。我觉得国外的情感剧,每一个节点都是合情合理又超乎寻常,比如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为了让男主人成为被抛弃的男人,前面做了太多铺垫,让人觉得其实真的没有善恶,只有选择,而我的后半生,无时不刻不在体现各种人的善与恶,陈俊生的无情,凌玲的得逞前后的嘴脸,还害得很多瞎操心的人组团到凌玲演员的微博下群起口攻,搞得人家只好做一首云淡风轻的诗而关闭微博。所以,国产剧总是让人忽略掉剧情中人性的部分,而放大了对某些角色所谓好坏的关注,还有人经常批评脑残粉,其实导演和编剧的导向有问题啊,尽管我不能确定这是水准问题还是戏弄老百姓。
哎,我也是追剧无节操地半夜四点才睡,这部剧很是喜欢,喜欢马伊琍在里面的状态,和这个对35➕女人的励志主题,喜欢唐晶的衣品,总觉得他贺涵的爱情并不是不够爱,而是贺涵希望成就她,不希望柴米油盐一纸婚书盗走了彼此的幸福,而唐晶走进所有女人都必经的一个死胡同,那就是够爱的话就给个承诺,不然就是不够爱。
还有一个心得就是,女人的成长主要是理性转化,意味着修炼到和再亲近的人都要客观理智,如此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要以为曾经是公主就一生有包袱,现实是最好的实践课,今天我是甲方,那就做好高姿态地解决问题,你心慈手软只能搞得公司和股东为此贡献利润,明天变成乙方,那就能忍则忍,至少做好承诺的分内之事。至于你离婚了走散了,找到真爱了或者有了家庭,悲伤了或者幸福了,那只是午夜梦回的一声叹息,或者茶余饭后的一丝庆幸,不必带到工作中做无效伴随,和你一起期待接下来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