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特网由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组成,边缘部分由主机组成,由用户直接使用,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 C/S是客户/服务器方式,运行在一个端系统上的客户进程总是主动向运行在另一个端系统上的服务器进程发出服务骑牛。
- C/S并不是网络应用唯一工作方式,P2P(对等)中没有固定的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多用于文件共享,本质上也是C/S。
- 网络核心中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可以转发分组。
- 通常我们把发送的整块数据叫做一个报文,发送报文之前,先把数组分成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就构成一个分组。
- 分组中的首部很重要,包含了诸如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分组交换机收到了一个分组,先把分组暂时存下来,再检查其首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的接口再转发出去,由于每个分组交换机都是将收到的分组先存储下来再转发出去,因此该方法称为存储转发方式。
- 五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 当需要在一条线路上传送数据的时候,除了必须有一条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 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交下来的数据构成帧发送到链路上,以及把接收到的帧中的数据取出并上交给网络层。
- 数据链路中的帧有首部和尾部,他们的作用之一就是进行帧定界,同时也包括其他必要的控制信息,每个链路协议都规定了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上限,即MTU(Maximum Transfer Unit)最大传送单元。
- 简单插入帧定界符无法解决透明传输的问题,所以使用字节填充的方法。即发送端在数据中出现的标记字符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而在接收端对转义字符后出现的标记字符不再解释为帧定界符。
- 透明网桥:利用自学习算法自动生成转发表
- 网络层关注如何将分组从源主机沿着网络路径送达目的主机,其中最核心的功能是分组转发和路由选择。
- 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之配套使用的还有ARP,ICMP协议
- ARP协议可以解决IP地址和物理地址动态映射的问题,在主机ARP高速缓存中存放一个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表,并且这个映射表不断动态更新。
- ICMP分为差错报告报文和询问报文
- RIP内部网关协议,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 NAT网络地址转换,使大量使用内部专用地址的专用网络用户共享少量外部全球地址来访问因特网上的主机和资源。
- 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端到端通信服务,两个主机进行通信实际上就是两个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互相通信
- 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而运输层是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 面向无连接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面向连接的TCP(传输控制协议)。
- UDP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接收方运输层在收到UDP报文后,不需要给出任何确定,而TCP则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在传送数据之前必须先简历连接,数据传送结束后要释放连接
- UDP其实就是在IP数据报的基础上加了端口,UDP是面向报文的,即应用程序交给UDP一个报文,UDP就发送这个报文,而UDP收到一个报文,就把它交付给应用程序。
- TCP是可靠传输的,使用累积确认的方式
26.三次握手:A主机先向B主机发出连接请求,B主机收到之后再给A主机发收到,然后A主机还需要再给B主机发出一次确认收到的请求,防止已经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又传到B,让B一直等待数据。
计算机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