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两性中的“选择大于经营”是前几天一个朋友问我的问题。
我的回答是:人生历程是一个个选择促成的,选择即命运。你现在的一切都是当初大大小小的选择累计的,包括你上的大学,选的职业,所想定居的城市,都跟你方圆百里之内的一切有紧密的生发关系,甚至会成就你的未来。在此基础上再谈经营和发展,才顺理成章。
对于选择配偶来说,首先是选择,其次是经营。只有选择一个跟自己合拍的,你才会有经营下去的原始动力。
但是,就中国式择偶观念很可怕,男男女女寻求的都是一种“安全感”,而不是“爱”。身边的亲人更是藐视一切亲密关系,直截了当的劝你:谁谁条件挺好的,踏实,能干,有房子,谁谁稳重,贤惠,不花骚。中国的传统决定了耻于谈“性”,羞于谈“爱”,所以在遮遮掩掩的历经五千年,几乎没几个真正懂爱情。
所以,古代的爱情故事都是凄美的,悲惨的,没有好下场的。例如,七仙女董永,梁祝,白娘子许仙。都在用同样的结局告诉世人,选择爱情死路一条🤔。
现在,现在不同了,东西文化融合后,民治大开。出生在新时代的我们历经了好几代的价值观更迭和求证。得出的结论人人皆明白,汪国真诗歌中总结为:“要嫁就嫁给爱情,要输就输给追求。”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指向空虚和分离的。哲学中多次辩证到:“一个人对待爱情的信心,就是对待人生的信心。”,亲密关系的最大敌人是孤独,可见爱情对饮食男女的重要程度。
心理学有很多流派,但是各种流派高度认同的一点就是,自恋,性,和攻击性是人类生命力的动力和燃料。自恋和攻击性,人人身上都潜在,只不过有的人意识不到,或是刻意隐藏了。性,是人一直在寻找的。几乎是从三岁起,男女之间的性别意识就会在孩子心里建设成立。所以,3-6岁,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会有弗洛伊德所说的“俄狄浦斯情节”,也就是恋父和恋母情节。
说到这里,又写偏了。但是这里想展开说一点的是,中国式的婚姻,有时就是在“找父亲或母亲”结婚,这就是俄狄浦斯情节导致的,也就是中国的文化传统里重男轻女的所埋下的祸根。所以,很多婚姻后,两性关系不和谐的,找小三的,出轨的,真的不是简单归因于男女的“贱”,有很多因为是因为家里嫁的娶的是潜意识里的“父母”,心理上不敢不敬,怎能同房。
写的真的是太深了,如果看不懂也没关系,心理学的路途如同深渊,既美妙又危险。有时懂了还不如不懂,明白了更痛苦。
今天想告诉大家的是:选择大于经营,选择大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