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爱情回来了》有这样一段台词“给我听好了,男人对我来说是没用的,因为钱我会赚,地我会扫,饭我会做,架我会打,街我会逛,要是有个男人我还得给他洗衣做饭,料理家族,自己打游戏打得乐呵呵我都气的半死,给我劈腿劈出个联合国,我还满世界的给他灭小三,把他放进户口本我都嫌浪费一页纸不环保。”这话说出了众多女性的心声。我就是其中一个。越来越觉得如果遇不到对的人,我情愿自己一个人过,为什么要去面对一个不喜欢的人,然后为他洗衣做饭生孩子,操持家务。如果他不能给我足够的宠爱或是给我足够的物质生活,我情愿一个人过的潇洒。
这种新时代的婚姻观在传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存在一定的矛盾,父母希望子女可以早点嫁,子女却说爱情我不将就。
然而过年季,也是相亲季。 难道被相亲真的是一个无解题吗?
我认识这样一个女孩子,30岁,窈窕淑女,单身。一年外出旅游5次,中国大好河山,几乎遍布她的足迹。家里人从来不催促她结婚生子,即使亲戚介绍来对象,父母也会先问问她的意见,从来不被动。我曾问她如何做到这样的状态,她给了我两个字――沟通。
每日给父母打电话,电话不方便,肯定会发给我听好了,男人对我来说是没用的,因为钱我会赚,地我会扫,饭我会做,架我会打,街我会逛,要是有个男人我还得给他洗衣做饭,料理家族,自己打游戏打得乐呵呵我都气的半死,给我劈腿劈出个联合国,我还满世界的给他灭小三,把他放进户口本我都嫌浪费一页纸不环保。在外面过的好不好,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悲伤的事。喜为为百分之八十,忧为百分之二十。作为远在他乡的父母,就会对儿女的事情放心些,也会了解到儿女在外一个人也可以将自己照顾的很好。
逢年过节都会给父母买衣服。关于自己的终身大事问题,也经常和父母探讨,大家也达成一致。父母愿意尊重她独身主义的观念,当然亲戚介绍的对象太多时,她也会体谅亲友和父母的心情,偶尔去一两次,每次也是礼貌拒绝进一步交往的好意。照顾到大家感受,后来亲戚也就不再过多的介绍相亲对象给她了。
请给你父母安全感。
朋友妈妈不会用微信,她一直教,直到妈妈可以和她视频,发信息。然后两三天就会化好妆美美的和父母视频。好的精神状态和仪式感让她每次给父母的印象都是精神焕发。
有一次朋友妈妈不小心开通了支付宝花呗功能,由于不懂支付宝其他功能,担心出现什么违法情况或是资金被转移的情况,立刻打电话给她,朋友安慰她母亲说“妈妈不用害怕,没有关系,资金不会被转移也不违法,妈妈你很棒,这是在迈向新时代的一个很好标志。”我在电话这头听到了这位母亲开心的笑容。焦虑的情绪瞬间就被转移了。那一刻,我明白了,自己应该和父母多沟通。
但并不是谁都会认识到沟通。
昨天朋友打电话过来跟我抱怨,他爸爸私自给他在公司请假。我问他他是不是出什么事?他发来一个捂脸的表情的,没有出什么事,只是父母觉得他年龄大了,一定要让他在相亲完再上班。无奈只得一天又一天忙着应酬,忙着相亲。
这段时间热播的节目《我们的闺女》,其中袁姗姗的爸爸就非常担心女儿未来的婚事,担心她嫁不到好人家,或者说担心嫁不出去,忙着招呼大家赶紧给女儿介绍对象。最后珊
珊在俞灏明的介绍下,选择和钱枫相亲。珊珊和钱枫在前段时间相亲了。我们可能会说明星也愁嫁?或许不相信,但确实是事实。
妹妹今年刚刚在家乡找到一份工作,上班不到2个月,爸爸就着急给妹妹找对象。七大姑八大姨在爸爸的号召下纷纷打听谁家有和妹妹年龄合适的男生。这不,今年春节,婶婶介绍来一个骨科的医生,大年初二就来家里拜年了。虽说八字还没有一撇,在爸妈的张罗下谁又知道呢?
为什么每年都会出现被相亲这种苦恼呢?
其实父母面对的不仅是家庭责任还有社会责任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宝,只有孩子的终生大事全部完成,爸妈身上的重担才可以卸下。
上次和妈妈聊天,说到了终身大事,妈妈也替我着急,看着闺女年龄一天天大了,身边的朋友也都陆陆续续结婚生子,只剩我成为大龄剩女。以后找合适的对象就难了。其次我一个女孩子在外地也不容易,工作又远,要是生病了,遇到困难了,爸妈都不在身边,也帮不到什么忙,找一个伴,替爸妈照顾我,这样爸妈也安心 。再次帮子女完成人生大事也是做父母应尽的责任。都说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规矩,这已经注定,有的父母会全全操办儿女的婚事。虽说我爸妈开明,也不能不让两老什么都不做。
他们身上不仅承担着养育子女,传孙接代的家庭责任,也需要给他人一个说法,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每个人立场不同,做事的出发点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同。父母有父母的难处,子女有子女的想法。
过年回家,七大姑八大姨介绍了四五个相亲对象,本来自己就没有任何的结婚生子的想法,在妈妈说给我听的时候,我耷拉着头,脸上写满了不耐烦,不管妈妈说什么,我都是“嗯嗯,啊啊 ”或者“反正我就是不愿意”或是“直接扭头走人”。直到一天下午,我忍受不了亲朋好友的逼问,回家和父母发了一通脾气,最后自己流着泪喊“我不愿意嫁给一个不爱的人,也不愿意在这乡村里浪费自己的青春,我要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呜呜。。。。。。”转身将自己的关在了卧室里,反锁着门,抱怨父母的不理解。
关了灯,外面父母的敲门声渐渐听不到了,大脑中回放着这几天和父母的谈话,舔舐着自己的伤口,心中一直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让我和父母争锋相对,用彼此伤痛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怀着疑问发信息给我羡慕的那位朋友。朋友对我说“小傻子,你像我一样呀!”,这时我恍然大悟。
第二天起了大早,主动帮爸妈做家务,做饭。饭桌上自己向爸妈为昨天的莽撞行为道歉。给爸妈说清楚了自己在外的生活,为什么自己不愿意现在嫁人的原因,也分析了现在爸妈的担心。其实一切我也都有考虑到,并不是任性和空穴来风。就这样我们小家庭的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着。。。。。。我知道我们之间的冰在消融。
真的,经过这么多的是,我深深的记得那句话“无论何时,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粘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