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练习之《内向优势:性格内向者的潜在竞争力》

你是内向型性格吗?

不知道?!

那么来做个诊断吧。

请回答以下问题(符合的请标“O”),并判断你是外向型性格还是内向型性格。

1、比起和一群人聊天,你更喜欢和一个人单独交谈。

2、疲惫时,你不喜欢见朋友,更喜欢一个人待着。

3、你不擅长应付不感兴趣的话题,不喜欢无目的的闲聊。

4、有人认为你是一个冷漠的人。

5、即便你在参加活动时非常开心,回家后还是觉得身心疲惫。

6、你做事不喜欢冲动,更喜欢在深思熟虑后再采取行动。

7、有重要的约会时,你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件事。

8、独自一人待一整天你也不会感到难受。

9、当别人问你问题时,你可能会一时愣住无法立刻回答。

10、你对气味、味道、天气和噪声都比较敏感。

11、你平时沉默寡言,但是对于你喜欢或感兴趣的话题,则会滔滔不绝。

12、你不擅长同时做几件事情,更喜欢专注于一件事情。

13、你非常清楚自己喜欢谁或不喜欢谁。

14、有人认为你是一个沉着而冷静的人。

15、如果你不知道一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就没有干劲。

16、你不喜欢打电话直接沟通,希望尽量通过邮件沟通。

17、你不擅长社交辞令,不喜欢说言不由衷的奉承话。

18、你有时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

19、在别人面前发言时,你常常会提前写下你要讲的内容。

20、对于人际交往,你更喜欢少而精,而不是多而杂。

21、在嘈杂的地方或当周围有人时,你无法集中注意力。

22、你有时会过多的考虑别人的感受。

23、你不擅长应对类似“最近怎么样”之类的模糊问题。

24、当你专心工作时,不喜欢别人前来搭话。

25、在新环境中,你会感到紧张。

26、与说话相比,文字更容易表达你的想法。

27、你愿意把钱花在你认为值得的东西上,而不愿意花在豪车、名表等“面子工程”上。

28、你不擅长和别人谈论你的感受和想法。

29、当你情绪低落时,往往会一个人沉思,而不是向别人倾诉。

30、你比别人更容易察觉细节。

“O”的总数:

20~30个:属于内向型性格的人

15~19个:属于偏内向型性格的人

10~14个:属于偏外向型性格的人

0~9个:属于外向型性格的人

这个诊断内容来自于日本一位以内向型性格咨询师身份开展业务的心理咨询师写的《内向优势:性格内向者的潜在竞争力》一书。

作者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内向型性格的人。

作者从学生时代起,就喜欢独处,不擅长与初次见面的人交谈;大学时代,无论在哪里打工都无法长久,无法融入工作的圈子,更不擅长用玩笑拉近距离;在工作后,发现自己害怕接电话,对于一个销售员来说,那些需要他立即回复的电话常令他惶恐不安;手头工作被打断就很难再集中注意力,与十几名业务员保持沟通,让他感到压力很大;发出邮件后,时常担心“我那样写会很失礼吗?”、“对方会很生气吗?”。。。。

作者越来越讨厌自己的性格,并且为不会社交而感到“罪孽深重”。

作者做了那些努力呢?

一、讨好销售人员和客户,工作时就算忙的焦头烂额也会回应别人抛过来的问题;

二、不在单独吃饭,时刻提醒自己要与领导和同事“打成一片”;

三、对酒局照单全收,即便心有不甘,精疲力竭,也从不缺席;

四、不感兴趣的话题也参与其中;

五、模仿擅长接电话的同事的语气,尝试克服自己的“电话恐惧症”;

六、买提高交际能力的书和教人如何制造话题的书。

结果性格没有任何改变。

后来作者了解到“内向型性格”,并做了研究,知道世界上很多人因为性格内向而苦恼。同时还发现欧美关于内向型性格的研究做的比较多,而且证明内向型性格并不是弱点,相反,还很好,根本不必改变。

距今约100年前,荣格说:内向者的特征是对自我的内心世界(如思想和幻想)感兴趣;外向者是对外部世界(如他人和外界事物)感兴趣。

这样的区别,造成了内向者与外向者不同的行为处事方式。

那么内向者具体有哪些特征?又有哪些优势呢?

1、脑回路更长

经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发现,内向者大脑中的血液主要流向处理记忆、计划等内部体验的区域,外向者大脑中的血液主要流向处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外部刺激的区域。局部血液流量的增加意味着这些区域非常活跃。

2、对多巴胺高度敏感

当感到快乐时大脑就会分泌大量多巴胺。对多巴胺的敏感度因人而异,内向者对多巴胺敏感度高,少量多巴胺就能让大脑感到满足。

对多巴胺高度敏感,让内向型性格的人刺激阈值低,对刺激的反应程度大。

3、副交感神经占主导地位

自主神经系统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和感情世界,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通常被称为战斗/逃跑的神经系统,在尽力情况下起关键作用。祖先在被肉食动物追赶或猎杀动物时,他们心率和血压上升、瞳孔放大、手心出汗,这些都与交感神经系统有关。

内向者的神经系统更偏向于副交感神经系统,其主要作用是降低心率和血压,让身心放松。在紧要关头能保持冷静。

明天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