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起家长发微信红包给老师,老师点后遭处分的事件,在网上广为传播。
事发广东省清远市连州镇第五小学,受处分的是一年级3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张老师。
当时班上有一名学生家长要求她给孩子调到教室的中间位置,但由于这名学生个头很高,如果调到中间,势必会挡住后边的学生。
于是,出于全面考虑,张老师就把这名学生调到了倒数第三排。
可是这样的结果家长并不满意,她不断地给张老师打电话、发微信,目的就是要把她的孩子调到教室的中间位置。
张老师始终没有满足家长的要求。
因为,如果你的孩子要坐到中间位置,她的孩子也要坐到中间位置,每个孩子都希望坐到前面或中间的位置,那么事情就乱套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是班主任,我的教室我做主!
我面对的是全班几十位学生,而你只是站在自己孩子的利益上,面对的只是一个我。
因为双方不统一,所以家校矛盾爆发,这名家长与张老师的关系便日渐趋下,变得紧张。
2017年1月28日,正值喜气洋洋的大年初一。这名家长在微信上给张老师发了一个红包,张老师以为是礼尚往来,家长想改善关系,就顺手点了这个88.88元的微信红包,并马上返还了一个90元的红包回去,但家长却一直没有收。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名家长竟然把张老师收受红包的截图发到网上,同时还到当地教育局反映情况,举报张老师私下收取家长红包。
突如雷击,这是多大的刺激!
你给我,我收;我给你,你不收,反而去投诉举报我,你这不是在设坑让我跳吗?
问题是,这个坑,张老师毫不设防地就跳了,而且“死”得不明不白。
之后,一份关于对张老师免于纪律处分给予诫勉处理的决定,飞到学校。
内容声明,张老师违反廉洁纪律,其行为已构成违纪,但鉴于其收受家长的微信红包后,能马上回赠超过家长所给金额的红包,说明其在主观上没有谈心占有的故意,于是决定对其进行诫勉处理,并将所收受的红包交由组织处理,在全市教育系统进行通报批评,同时还要做书面检讨。
作为娘家的第五小学,虽然知道这是家长给张老师挖的一个坑,但最终也表示很无奈。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突然想起岳飞的死。
一代名将,精忠报国,却被秦桧设坑以谋反罪予以逮捕审讯,可是审讯又找不到任何有力的证据。审讯无果,最终秦桧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在风波亭杀害。
天日昭昭,天理昭昭,一切以设坑害人的行为都是败坏风气的不良行为。
谈论此事,我觉得,单独批判家长,是毫无意义的,应该深刻反思,客观看待。
1、家长的目的是什么?
每一位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无须怀疑。但是,这名家长的要求只是希望老师把她的孩子调到中间的位置,许是出于视力考虑,但却忽略了孩子的身高问题。
当老师把孩子调到倒数第三排的位置,家长的不依不挠便是对老师教育工作的一种不尊重。
如果每个家长都要求老师满足她孩子的座位要求,那么可想而知,老师的工作难度有多大。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知识进步,并非是坐在前面坐在后面的问题。
而家长因为老师没有满足她的要求而采取设坑“报复”的手段,实在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
从另一个角度讲,家长的做法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家长可以这样,孩子以后也会认为,只要我得不到的,我就采取欺骗、设坑、钓鱼法等手段,甚至是加强嫉妒心理,采取报复行为。
2、教育主管部门该如何对待举报行为?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在面对学生家长的投诉举报时,是如何正确对待被举报人的呢?
如果单凭这名家长的一张截图就对张老师进行“定罪”,那么这样的处理方式未免也太草率。
“定罪”之前势必需要严格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掌握有力的证据,才能证明一个人是有罪的,否则,就丢掉了权力的尊严。
既然举报的证据是微信截图,作为通讯交流软件的微信,张老师必然也存在相关的聊天内容,那么,教育主管部门是否在“定罪”之前对张老师进行询问调查呢?是怎么审查的?是否清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事实是,这是家长挖的一个坑,张老师掉进去了,如果你再往坑填土,那么,“死”的不仅是一个张老师,更是对教师尊严的践踏。
往后,家长会认为,只要老师不善待我,只要学校不满足我,那么我就可以为所欲为地挖坑,让你身败名裂,让你丢掉饭碗,让你知道我的厉害。
3、家校矛盾该如何友善化?
我觉得,家校矛盾不友善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缺乏对彼此的信任。
一些家长认为,老师对我孩子的重视不够,或者是,这个老师老是针对我孩子,于是背后就会对老师进行指指点点、评头论足,甚至是带上有色眼镜来看待老师。
而有些老师也会认为,我本来工作就够辛苦的了,某些家长还来给我添堵,甚至有些家长还那么强势,老是想着让自己的孩子多占一点“便宜”,真是岂有此理。
你从你的角度入手,我从我的利益出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彼此形成对立,必然产生信任危机。
如此下去,鸿沟也就越来越大,不友善的心理也就越来越大,家校矛盾也就越来越大。
其实,抛开个人因素,家长与老师都应该认清一个最本质的问题,那就是无论家校矛盾如何,其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孩子教育好。
所以,只有放弃对立,互相理解,学会谦让,懂得尊重,家校矛盾才能日渐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