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一些书,品味过一些文字,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与书的故事,是在曾经每一个睡前的深夜,也是在工作之余的某个午后;是在穿梭于都市中的某辆公交车上,也是在疾驰于铁轨上的某一列火车上;是在安静的图书馆,是在自己的书桌前,是在某个书店的一个角落......从来都是喜欢看纸质版的书,不喜欢电子书,所以也有时长逛书店买书的习惯。每一次搬家,对我来说,整理书、搬书都是件让人发愁的事情,但是只要看到房间里自己喜欢的书,心里是踏实的。
和书的故事大概是开始于安妮宝贝的文字,已经记不起具体的内容,但是从那个时候起,发现了文字的魅力,直到她在沉寂几年后更改了笔名----庆山,出了新的作品,散文集---《得未曾有》,文风有了很大变化,新书的文字中,她变得平静,更加热爱生活,也是从文字中见证了一个作家的成长。后来,再到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忘记了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我在图书馆翻阅到了这本书,后来毕业论文由于选的外国文学,所以把目标锁定了这本书。这本书之后,又特意上网搜索作者其他的作品,去图书馆找到这些书读了起来。那个时候周末会出去做家教,由于路程稍远,于是每次都会把书装在包里,在车上看。还记得曾经也买过几本《小王子》,送给自己的学生,《小王子》里说“如果不去遍历世界,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精神和情感的寄托。但我们一旦遍历了世界,却发现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当我们开始寻求,我们就已经失去。而我们不开始寻求,我们根本无法知道这一切是如此可贵”。愿这本书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带给他们力量,希望他们可以勇敢地做自己。
后来,匆忙毕业,读书的这个习惯一直都保留着。走出象牙塔,进入职场,开始面对工作的各种压力,那个时候,每天晚上睡前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都是我最放松的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段是我可以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或者说,因为读书,才让我在一整天的忙碌工作后变得平静。休息日的时候,也会时常去书店,拿一本感兴趣的书,找一个角落,安安静静地阅读。
徜徉于书海中,内心是丰盈的,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既然去不到远方,那就在书本中去领略不一样的世界和人生。读《一个人的朝圣》,让我看到信仰的力量如此强大,它可以支撑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徒步穿越一整个英吉利,只为探望一位多年未见、身患绝症的友人。
读《百年孤独》,在一个家族的兴衰中思考生与死,品味人性的复杂,也让我们看到女性的坚强和母性的光辉。
读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看到最朴素的语言勾勒出的平凡而又充满奋斗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中有着一群不平凡的人,他们怀着一些会被嘲笑,但却炽热的梦想,努力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的世界,“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奋斗”。
读杨绛先生的作品,在她的文字中感悟面对亲人离世、生活困苦时,平和而又顽强,从不抱怨苦难,“往者弗成留,逝者弗成追”的坚韧清醒的心态。
读大冰的作品,在他的文字中领略了多少人所崇拜、艳羡的生活方式,冰书笔下的“多元世界,多元生活”和那些江湖儿女的赤诚与洒脱始终感染着每一个向往自由的读者。
读刘同的文字,总能在生活失去光亮的时候给人以温暖和光亮,让人在生活一次次的虐杀下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读毛姆的作品,也许每一个人都渴望在毛姆笔下找到被自己隐藏在现实生活中的另一个自己......
后来,也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开始阅读一些教育专著,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怎样和学生更好地相处,如何上一堂有趣又有质的课......读专业的书,做专业的事,在阅读教育专著的过程中,发现教育可以如此有趣,原来和孩子相处也是一门高深的课程,需要我们用心去钻研。
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都会融进你内在的气质里。让心在文字中跳动吧,去阅读,去看不一样的世界;去阅读,在阅读中找寻一分静谧;去阅读,翻开书的那一刻,你会找到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