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遇到这样情况:当你不喜欢做某一件事时,但又不得不做的时候,会觉得很煎熬,效率低下。实际上,一个人要做一件事,特别是难的事,需要耗费大量的意志力,而“意志力“是一种十分有限的资源。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试验:他安排两组志愿者,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摆放了两盘食品,一盘是好吃的曲奇饼,一盘是难吃的胡萝卜。A组志愿者想吃什么就可以吃什么,B组志愿者规定只能吃胡萝卜,也就是说B组必须克制自己。吃完后,两组志愿者要做一道非常难的几何题。结果是,A组的人很有耐心地认真解题,而B组的人很快就放弃了做题。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一个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资源,过度使用它,就会消耗殆尽的。
这就不难解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你的孩子在学校紧张地学习一天,回到家以后,他往往控制不住自己,放纵地玩游戏、看电视。
研究还表明,一天中早晨的意志力指数最高,白天解决大大小小的各种事情,到晚上,人的意志力就会衰退。“双11”电商设定在零点开始抢购商品,估计也是这个原理。意志力下降到低点,你就很难控住购物的手。
回归到一个朴素的道理,做一件事情太过用力,往往很难长久,真正坚持到最后的人,靠的不是激情,而是一份喜爱和恰到好处的投入。太过用力的人,会不自觉地提高预期,努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正向反馈,更容易产生期望落差。那些轻装上阵的人,回旋的余地会很大。
在《道德经》里,没有“拼”这个概念,一切都追求恰到好处、顺其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真正长久的是绵绵细雨。
不仅老子,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永远记得,我们要培养热爱。很多人不喜欢每天的工作,但是为了生存不得不硬着头皮去上班。我给职场朋友的建议:当你确定自己无力改变外界的时候,要把不喜欢的事变成喜欢的事。因为每天去做不喜欢的事,你的意志力资源会消耗得非常快。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做每件事尽可能地顺应其本来,付出热爱,节约意志力资源。唯热爱,可抵岁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