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电视的时候,总喜欢问父母,这里面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知道了好人之后,和好人作对的就是坏人,反之,和坏人作对的就一定是好人。
当然,现在年纪大了,自然知道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非黑即白。好人坏人又哪里分的清楚。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咱们叫他A,在皇帝初登帝位,群臣对皇帝不够恭敬的时候,劝诫皇帝应该注重威仪;等权臣被贬,他有反过来替权臣说话;有先见之明,督促皇帝应该规束臣下;皇帝伤心难过的时候又能劝解皇帝不需过分伤心;劝解皇帝不可轻易把自己置于险地;告诉皇帝要主动维护上下尊卑;对下属的通奸之事,并不赶尽杀绝;透过人的外在职业和身份看透人的贤能可靠;能让乡里的人都称赞有加
从前还有个人,咱们叫他B,一心向国,主张重农贵粟,移民戍边而且坚定削藩,以维护国家的中央集权
然后呢?A和B有什么关系么?
A和B关系一直不好
老领导在位的时候,A官职很大,B不受重用
新领导上位后,A被贬为平民,B参与了国策的制定
然后,A的领导叛乱了,B就建议,先把A捉过来审问
最后叛乱完全爆发,A又建议把B杀了
最终B因为A的建议而被杀,A自己也被政敌所刺杀
熟悉历史的朋友肯定知道,上面说的A就袁盎,B就是晁错。
那么该如何评论这两个人呢?
袁盎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能人,好人,对上能让领导开心,而且在工作中也有先见之明;对待乡里人也很好,能让大家交口称赞;对待下属,也能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事,什么只是细枝末节。这不是好人,不是能人还能是什么?
那晁错呢?我觉得他就是袁盎说的社稷之臣。是那种给国家定国策的人,而且每个策略都极为重要且正确。对国家的发展有巨大意义。这个时候从个人角度去评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档次比较低了。政治人物不能用好坏评论
相比较而言,袁盎更像一个我周围的朋友或者说领导(虽然他权位也极高);而晁错就是一个典型的我们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国家领导人。
那他们俩最终都没有善终,特别是晁错,是被腰斩的,对咱们能有什么启发么?
袁盎,咱们当他是一个自然意义上的人来看,他被刺杀,是因为反对梁王接景帝的班,算是正常的工作问题。最后被杀,也就是因为梁王恨他。那他最后被杀,能避免么?可以呀,他不拦梁王的道就ok了,那如果那样,他还能是咱们之前评价的那个好人,能人么?
工作斗争,本来就有危险,实在没有什么万全的法子
那晁错呢?前面说了,他就是一个政治人物,他的历史作用就体现在那些政策上,只要那些政策能很好的实施,他的功绩就还在。至于他自己是否身死,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
结论呢?结论呢?
要什么结论?要我告诉你该怎么应对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冲突,来最好的保存自己么?
没有什么结论。
我只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