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推进内涵发展,打造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活动化、活动多元化”的五化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和大家分享一下落实五化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教学目标化
我校对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如下要求:1.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具有法定性、核心性、指导性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2.学段目标。教师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段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教学目标。3.教材内容及表现形式。教材本身就是按三维目标设计的,除了知识点也考虑了方法、情感因素,需要教师去仔细体味,充分挖掘。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具有较大的弹性,教师在使用时必须要进行加工处理,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需要适当展开或补充,如何取舍增补,都需要教师去深入探讨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教材,进而提出恰当、准确的教学目标,发挥好教材应有的作用。4.学生学情。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情况和思维特点,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
二、目标问题化
一节课不单要有教学目标,还要把这些目标以问题形式展示给学生,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有梯度。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适合各层次的学生,使整个学生都有问题课答,使我们整个课堂都能“动”起来。
2、问题设计讲究趣味性、灵活性。对目标采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来提问,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问题探究化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易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
2、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
3、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和结果。
四、探究活动化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 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五、活动多元化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主动性,利用表扬、课堂小组竞赛、课堂交流等多样化的手段,调节、控制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稳而不死,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1、让学生切身体会。教师要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一直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的活动,而收获知识。
2、让学生自我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爱表现自我、自我意识强的心理特征,多为他们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有时在学生遇到困难而向老师提问时,教师会让其他学生来帮他解决,说一句:“谁愿意当当小老师,来帮助某某同学解决一下?”学生就会利用这次机会向别的同学解答知识,既展示了自我,巩固了自已,还帮助了别人。
3、让学生课堂竞赛。教师要平时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事先编拟一组融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小题目,进行课堂小组和个人抢答竞赛,评价按男生与女生、小组与小组间进行记分,并进行阶段、学期的“竞赛标兵”“优秀小组”评比,课堂上有时学生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讨论异常激烈;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害羞”“怕说错了大家笑”等畏惧心理,教师要经常给他们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回答的问题稍简单一些,当他们回答正确时,鼓励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逐步地让他们体验成功,从而使其从“我怕说”逐步走向“我想说”“让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