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闺蜜的人生
《七月与安生》不适合在电影院看,因为每个人的解读不同,观影人的反应或许会让人无法聚焦电影本身。这部片子更适合一个人看,在最清醒的时候,最空闲的时候,不用快进,不用顾及其他,就边看边想,边想边看,沉浸在电影的情节里面,正好。
很庆幸,我在看《七月与安生》之前没有去看任何的解读和观后感,并不带着成见,才得以体会到真实的七月和真实的安生。
当然,我也曾经因为看到了那张浴缸元素的海报而误解了这部片子,以为它是部女同戏,但如果说人总有觉得自己很蠢的时候,那么这部电影演到七月喜欢上苏家明那一段时,就是我的那种时候了。
当看到安生和苏家明一起上山的时候,我想起了最近看的一部闺蜜深度撕逼的电影《贤者之爱》,我以为这两个女生会因为这个优秀的男生而陷入一场马拉松式的情感对垒,于是我准备好了压抑的情绪,打算看一场心理持久战。
但慢慢地,苏家明的角色淡出,焦点还在两个女生之间,她们斗争了,也和解了。就像当时同时爱上家明一般,在最终不跟家明在一起这一点上,她们仍然做了同样的决定。最后我发现,她们彼此羡慕、嫉恨、怨怼,不是为了过得比对方好,而是想要走进对方,成为对方,住进对方的灵魂,感受对方的感受,体验对方的体验,过对方的人生。
2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七月和安生之间,有着一种很特殊的情感,它超出友情,但不是爱情,比亲情更浓烈和霸道,却又不像亲情那样起于基因。按理说,在两人的相处中七月很容易生出优越感,她家庭幸福、成绩优异、懂事乖巧、讨人喜欢,千千万万家长想要的好孩子应该具备的特质她一样没少。安生也很容易因自卑而消沉,因为她无家可归、没有亲情、早早退学。然而,这样不同的两个人,却是相互艳羡对方、嫉恨对方。七月想要安生的自由,安生想要七月的安稳,如此不同的两个人,却最终活成了同样的人生,着实令人感叹。
后来,我反复回味,发现这部戏不是关于两个人,也不是关于两种人,而是关于自我、关于人生、关于理想、关于生活,它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却提醒着我们所有人的生活状态:总有情怀未了,总有心愿未竟,总觉得别人比自己活得好。呼朋唤友之时,却寂寞成冰;孤身一人之时,又觉有另一灵魂相伴。
寂寞的那个是自己,充实的那个是自己,知足的那个是自己,不满的那个是自己,过得不好的是自己,幸福甜蜜的也是自己。“我恨你,但我只有你。”我是自己,你是另一个自己。
有多少人,梦想着做安生,却把自己活成了七月。有多少人,想过上七月无忧无虑、稳稳当当的生活,却像安生一样折腾着自己。
3 “27岁死”的预言
当影片中的周冬雨顶着安生的皮囊,身体里却住着七月的灵魂,写着七月会写的文字,当着七月孩子的妈妈,过着七月被设计好的生活,变得像曾经的七月一样娴静、内敛、隐忍、安定,她就已经真的如愿变成了七月,过上了七月的人生。
所以,安生说自己活不过二十七岁的那个“预言”,我想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是关于安生,她那自由的灵魂活不过27岁,她在27岁之后,注定要与七月交换人生。
二是关于自由,一个人的一生中,真正自由的时光活不过27岁,过了27岁就注定安稳。
于是,我猜想,当安妮宝贝在原著里面写出安生在26岁死于难产的时候,或许是想呼应一开始的预言,又或许,只是以最简单的思维表达出“27岁当安定”这样的深意吧。只是,电影改编时做了升华,加入了互换人生的情节,让这层深意藏得更深罢了。
最后,七月死去,她的灵魂与安生的灵魂会合,同时住在安生的躯体里。
跟很多人不同,我想安生不会厌倦七月的人生,她也许会觉得艰难、压抑,但她更会觉得幸福,因为她终于在七月死后,真的走进了七月。
4 我们这些凡人
安生是幸运的,她终于在27岁之前,走进了另一个自己。而平凡如我们,甚至穷尽一生,都无法跟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的灵魂达成和解。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当我们相信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相当重要的时候,其实这个世界才准备原谅我们的幼稚。”尽管我们为了阐释因果而对上帝、世界赋予了人的感情,但毋庸置疑,“世界”是没有感情的,这句话映射到现实,就变成:当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相当重要,却突然发现其实自己就是个大海里的小虾米的时候,我们就拿出“幼稚的自己”来顶锅,告诉自己,我只是太幼稚地这样以为了,并不是真的那么差劲。
但其实,当我们发现自己就是个小虾米的时候,就说明:自己真的很差劲。
再来说说凡人的爱情,男生不管多为自由着迷,最后都会选择一个安分的女生共度一生,但内心对自由的渴望无法消解,他们便自欺欺人,拉出自由的那个自己来顶锅,然后徜徉花草间,飘荡人海里,在自由和安稳之间随意切换。哪怕东窗事发,他们也毫无愧意。
女生不管多么想要安定,都会为高大帅气、阳光幽默的男生所倾倒,轻许终身,却不去思考是否自己能够驾驭得了。而内心对安定的需求让她们不断用真爱绑架对方,恨不得把对方时刻拴在身上,于是她们陷入痛苦,也把对方拉下沼泽。渴求安定的自己顶了追求激情的自己的锅,造就了多少“苦命鸳鸯”。
交换男生与女生的位置,亦然。爱情如此,亲情、友情亦如此。
世间事,须达到不同自我之间的和解,才能真正如愿,而这,却是我们穷其一生也不一定能得到的修为。
标题
有了七月,所有人都不得安生。
其实是想表达:
有了我想成为的那个我,我便否定别的“我”.
如果你在文章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
记得留言告诉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