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场20年(1999-2008)
苏能公司是我的练兵场(2008.8-2012.7)
2008年8月正式宣布苏海能公司合并重组开始直到2012年7月,一直在苏能公司工作,半年总经理工作部主任、一年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三年半党支部书记。
公司重组的那一天我喝多了。2008年8月份公司层面正式宣布苏海能公司合并重组,当时特别有情绪,那个重组方案我连见到讨论稿的机会都没有,等我知道的时候是方案已定直接宣布我们只能执行,而且有釜底抽薪的感觉,海能公司领导班子加一半中层同时调整了,宣布的那一天我买了造型是“一帆风顺”款式特别独特的小台灯送给伙伴们,写了“照亮未来一帆风顺”的字样,宣布那天晚上组织了聚餐,现在都记得那天努力克制自己依然喝了很多酒。为啥难过?那些日子特别理解了“老王的倔”,一个公司在我们手上一天天的做大做好就这样说关门就关门,尽管不存在人员安置等方面的问题,基本是该干啥还干啥,就是自己心有不甘,那时候甚至想过,自己是没有足够的能力,要是能力够强我就把海能公司买下来、我要保留这个名称、某种程度上在我心里是有海能文化和海能精神的(足可以知道我的海能情结有多重!直到2017年底公司再次集体企业合并重组确定合并后的公司名称为海能公司的时候,那一刻我内心在欢呼。)
机构重组或者企业并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反应在我们内部都出现了,各自有各自的文化、背景、习惯和管理制度……,我一直把企业重组比作再婚夫妻,而且还是组织安排并非自由恋爱的结合,彼此不习惯甚至有时候还有不喜欢对方的做事说话方式。那段时间我是有情绪的,正值备考的日子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就会有拖延,而且很快就到了年终总结考评的日子。
企业重组成效看中层。那年年底公司人资部副主任的岗位公开招聘,在最后一天我提交了申请。第二天接到领导电话,大概的意思都是副科级岗位,如果要你就直接调了不需要公开招聘。我也知道我不是人选,其实对于我只是想表明我的态度和意愿。很快进入年终总结考评的日子,清晰记得年终总结汇报材料中有关于两个单位合并后的融合时间安排,材料是我草拟的,班子成员也没有删改这一段。公司领导很不客气的批评我们,合并已经几个月了现在还预留所谓的融合期、过渡期都是借口,所谓的融合和过渡问题就在于中层想不想做,如果想做实际上就是一句话、一个制度、一个会议的事。这个情景一直记忆犹新,在后来到特高压租赁分公司做合并重组的时候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做得方案,到时点不能有任何犹豫和拖延、快刀斩乱麻说到做到,因为我懂得其实合并重组通知到的那一刻所有员工和相关人员都做好了改变的准备、都期待着早些改变才踏实,但都在看领导班子,有时候可能害怕改变的恰恰是领导班子成员,一旦大家的意识里出现了“说变但也没啥大的变化啊”的感觉,重组工作就遇到了很大而且是无形的阻力,也可能就错过了黄金时间。
2009年元旦后参加完研究生考试第一时间去做头发,很多年的长发剪成了短发,不调整岗位那就悦纳当下从头开始以公司重组后的工作为新起点,人员和资产盘点、制度修订、投资公司清算、劳务派遣业务整合等等还有一大堆事。没几天我们的支部书记到年龄了,组织考察谈话了,又一次近水楼台先得月接了书记的班。接到谈话的那一刻诚惶诚恐甚至说是慌乱,在我的脑海里从来没想过自己的职场会走上这条跑道,准确说我对基层党支部书记岗位是非常敬畏的也可以说是有认知偏差的。人事调整宣布后就直接进入春节放假了,那一年春节好像也是过的挺早的,春节长假对于我们这样的外地人只要过年不回老家就与平时放假没啥区别,每一年在春节前都会用一天的时间复盘当年规划下一年,在家的日子里开始了各种计划,重回校园读书+新工作岗位+女儿上幼儿园是2009年的三件大事。
苏海能公司合并重组后因为苏能公司是一级施工资质,海能公司是二级施工资质,所以管理原则确定海能公司履行完在手合同逐步进入资产合并办理注销手续中,日常以苏能公司对外承接业务之类的经营活动。
有幸参加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基层支部书记培训班。春节上班没多久接到一个培训通知,省委组织部针对新任基层党支部书记组织的培训班,白加黑封闭式学习了四天,特别幸运刚到新岗位有这样系统的学习,安排的培训内容特别丰富充实,教理论、给方法、启发思考、还有党群工作做得特别出色的单位作为专家分享经验,上课的那几天既是开心又是恐惧,开心的是学到了很多,恐惧的是自己不能胜任支部书记一职,因为几天课程中分享的内容对照自己曾经做过的真的有流程上的错误,想想后背发凉。培训回来向领导汇报学习情况同时表达自己的担心,自我评价做书记不太合格,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换岗位了。领导反过来鼓励和激励,大概的意思是参加了培训知道哪错了就好好干,有人干了好多年书记可能还不一定知道自己错了哪,后面整理学习收获支部书记例会上交流下。后来领导组织了我们四个人编写了《党支部工作手册》,至今那本册子的最后修订版还保留在书架上,收集整理的过程才是最好的学习,尤其后面的常见问题基本都是我曾经的问题,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赵书记和瞿的专业度、认真严谨的态度。
公司重组先从文化和意识统一。2009年是苏海能公司合并重组的第一年、是我们新组建领导班子的第一年,也是公司层面确立的“规范管理年”。万事开头难,两个公司重组首先从文化和意识入手开始统一,老书记用心创办的《苏能通讯》是特别好的平台,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和传承,而且办报纸我一直是特别有情怀的。结合规范管理年主题活动及公司合并后的思想行动统一性,开展主题征文和规范管理大讨论,尽最大可能激发职工多视角多维度写文章,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文章了解职工所思所想,也希望通过文章增进彼此的了解;另一方面希望文字助力大家的思想意识行动尽快统一。写文章和学历教育程度不是正相关,只要是写真情实感或者是立足岗位写切身体会都是好文章,到现在都清晰记得朱怀海、章小敏、朱超、吴庆的文章和名字入了我的眼,以后每次见到他们都会多聊两句。
那些年通过苏能通讯主题征文安全管理大家谈、规范管理大家谈、项目管理之我见、如何做好班组长等主题。清楚记得规范管理大家谈写出了一本文章汇编,就是这本《规范管理大家谈》汇编、2008年的那本《一封家书寄平安》汇编以及《人人讲诚信》主题征文汇编激发了我们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的想法,那时候我的梦想是用五年的时间汇编出一本职工优秀作品合集买个图书版号真的出一本书(记得那时候自费出书大概四万就可以搞定。)清晰记得“你在班组的时候希望有什么样的班组长你就去做什么样的班组长、如果你是班组长希望有什么样的队员你现在就做什么样的队员”是特别打动我的一段话,可以是以身作则或换位认知的代名词、也可以说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可以说是很好的向上管理与向下管理的警句。“人人讲诚信”征文中有的引经据典、有的就是讲述工作中真实的故事,记得为此还了解到项目管理中我们不知道的细节,还给与了特别奖励和会上表扬。那些年份里真的体会到“文字的力量”。
那些年公司的送变电报和苏能通讯同时存在,每次想到这两份资料都会想起老杨,老杨是项目部的材料员兼管理员,老杨拿到每一期报纸都会认真阅读每一段文字,用笔勾画了重要的段落、有时候还在留白处做些备注,而且他会在班组会上或者是利用吃饭的机会和大家交流,也会特地提醒年轻的技术员们要关注哪些点、要学习哪些知识。每次到他的项目部他都会聊聊最近一期报纸或通讯的点点滴滴。
那一年调出一间办公室建立“漂流书屋”,清晰记得第一批书籍的构成是公司原阅览室的经典旧书+采购一批畅销书和职工推荐读书+职工捐书,很快漂流书屋藏书超过300册。漂流书屋是完全开放的书屋,公司购买的书可以借阅,如果特别喜欢可以和管理员打个招呼自己收藏(公司再补货),书就是给爱书人的,真心喜欢是可以占有的;捐赠自己家里的书可以写上推荐语、也倡议阅读的人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N年“同读一本书”活动。“同读一本书”活动至今讲起来都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直到去年加上近些年组织的读书活动经验开发微课《如何在公司组织读书会》,还有小伙伴来公司交流我们的读书活动、看我们的征文汇编。如果算是从2008年开始那就是持续9年,苏能公司领导班子先后调整了五次,一直在创新中坚持着读书活动。9年来,多少人岗位调整、离职、退休、甚至有离世……想起这些思绪难以平静。坚持难吗?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其实坚持就是做好每一个当下、做好每一年,但是在一个点上经过时间的积累就大不同了,一个点做好了也会引起面和线的效应,至今书柜里珍藏着9本征文汇编,每每看到都会思绪万千。
在苏能公司工作的日子里一直兼任总经理工作部主任岗位,对于做文字工作有特别情怀的我每年读书征文亲自校核,第一批截稿时间是9月份便于国庆休假的时候校核文稿、第二批截稿是国庆长假后,编制印刷在11月底年终考评前是一定要出来的。第一稿是《苏能通讯》小编和我一次初审,主要把握观点方向性、是否有网络摘抄、查重复之类的,不合适的文章会被退回去;第二稿是带回家请老爸帮忙改(老爸和我住一起,为老爸找事做体现老爸的价值),主要在错别字、逻辑结构和语句是否通顺方面修改;第三稿是发给分公司班子成员一起看,我自己是要逐字逐句甚至标题都可能会修改,文章的主题、观点方面补充,有的文章很长就会大篇幅删减、有的文章较短会帮着补充,改的时候有时候也很崩溃想放弃,特别纠结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任务改不完五篇不喝水、不上厕所,真的很有效;第四稿是改完的第三稿完善后再改一遍,便于汇总后的上下文看起来和谐,并从推荐读书和大家的文章中整理出金句与重要观点汇编成摘录,排版在目录前;第五稿是印刷厂出样稿找几个人同时改,这一稿我依然是逐字逐句甚至标点符号、排版、插图位置、纸张要求、封面设计的细节都要认真过一遍。印刷成品时最后附一张优秀作品评选表,得票最高的前六名获得优秀作品奖、实名制提交评选表与最终评选结果重复率最高的前六名获奖(说明是认真阅读过的)、每一位参与写文章的都会有奖品……一场活动从年初持续到年末。
“同读一本书”活动,刚开始的推荐读书以班子成员推荐为主,中层每人精读两本、普通员工精读一本后写读书体会或自己针对某些观点的思考;后来启动了推荐读书机制,找几个伙伴每人给一天工作时间到书店看书,找出自己推荐的书,两周后组织推荐会,会上说说自己的读后感悟、推荐理由、大家共读后对组织的意义……推荐会上确定年度读书推荐;再后来根据公司年度工作主要思路和目标推荐也有更多的职工自荐读书……《不抱怨的世界》、《用心才能优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优秀源于自律》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要求中层管理人员多读的书还有《如何带队伍》、《高效能人士第八个习惯》……普通职工可以不写文章,中层管理人员是必须要写的。在整理汇编印刷前至少会有一次班子会议讨论这个内容,针对活动、主题、文章、奖励等等方面进行讨论。
2012年我调离苏能公司后,每一年汇编成册印刷后都会送一本给我,我会认真拜读,很开心看到那些熟悉或不熟悉的名字,记得那一次看到黑框标注的名字后顿时泪流满面,那是我们一辈子的痛。感恩我们在一起的日子,能够在一起工作是缘分、能够共著一本书是情怀、能够培育人那是责任,回想那时候我们缺少带队伍的方法和能力、缺少培育人的方式和经验,没有给到他们更多,有的只是真诚和热情。
2009年过的特别特别快,实在是太忙了,那一年苏能公司党支部书记兼总经理工作部主任兼集体资产运营中心和投资公司的工作,简单就是说原岗位工作量没有减少又增加了新岗位职责,写到这倒有些佩服自己那几年怎么做到的。大多数时间在做具体事务性工作,做完年初思路落实之类的工作开始陷入了为孩子找幼儿园的焦虑然后做了不在计划中的决定买了学区房,随后就是研究生考试出成绩面试,每月安排几天去施工现场、苏能资质的事宜、下半年开始了每周三个晚上加周末再回校园系统学习的日子,充实到没啥休息时间,能再回校园学习非常珍惜机会,应该算是70人的班级里出勤率前十名的同学。就这样忙忙碌碌的工作、学习、出差等非常快的走过2010年,记得2010年那一年是我们收获各种奖励的一年。2011年春节后才复工连续两次现场出问题,问题出的都特别蹊跷。那一年如履薄冰的度过,那一年我们的资质要增项升级,现在看来在企业经营生产发展过程中都是可承担的而且必须要承担的风险和责任,所有的经历都是用来成就我们的、帮助我们是成长的。期间经历了公司层面的用工制度改革,老一批企业直签合同制变更成劳务派遣用工制,涉及人员和范围不小,而且这部分人员进公司的时间都不短。现在看是没啥明显影响,当时大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担心,那次工作还是有很大的压力,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重要关键岗位不允许劳务派遣人员担任的要求冲突……期间经历过行业特殊工种送电工满55岁提前退休的政策调整,有兄弟就是因为阳历生日和阴历生日的登记在这个日期前后,那份纠结和不甘心以及如何处理?有人一年前办理了退休手续怎么安抚?面对政策调整的那份无奈到现在都记得。期间经历过有单位申请资质在审查资料过程中牵扯到我们去电监办说清楚的事情,到现在我都能想起当时的场景,那可是人生第一次被喊去说清楚而且还录音,有点像现在的镜头下办案的味道;经历过劳务派出人员在其他分公司施工项目部夜里突发疾病死亡的,好多次听过前辈分享处理现场突发事情的经验,真到了自己面对的时候出现的情况都不在他们描述的故事中,这就是人生,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是独特的,自然需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也会经常想起组织的一次活动“个人才艺展示”,花了200块钱捡了花店所有的没啥看相的花,做啥?场内铺着各式各样的花瓣、桌上摆的是各款饮料,到现在都记得王凯穿的像新郎一样、李思霈的男扮女装那么妖艳、三位黑衣女郎歌舞眼前一亮的感觉、女生小合唱、独唱、讲故事……没有专门的主持人,每一位表演完节目充当临时主持人请出下一位。还记得那一次拓展训练,我列了十几个公司热点痛点问题或者说是大家私下里有议论的话题请大家不记名写自己的看法建议、然后收起来再随机发下去原味抄一遍的同时可以随意的加自己的观点,让大家畅所欲言的同时打消笔迹的顾虑,徐汇总的时候还在感慨有人提的观点很尖锐啊,清晰记得给我们班子成员的建议我们后面是整改的。南京7.28爆炸事故就在身边,听到那声巨响惊慌后的镇定、当电话打不通的时候我们的焦急焦虑、第一时间走进离事故现场很近的公司仓库看到的状况后背发凉、好在当时的工人都幸运没有严重伤害;我们到现在都记忆犹新的2009年那台晚会,公司组织了建国60周年晚会,从节目设计到初选、排练几个人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忙了一个多月,这十年来我们经常还聊起那次活动,那次演出也让参加的近百演职人员增进相互了解,经典的小品《政策处理》中大爷大妈到现在我们都这样称呼;我们身边的诗人王老已离逝,但他的诗我们依然在传诵,经同事朗诵更是荡气回肠,“我们甘愿万家灯火、我家里的那一盏没有我的身影,故乡家乡,我的梦乡在他乡。五峰山、大胜关、扬子江,一定还记得我们黑黑的脸庞;那座世界第一高塔呀,高不过送电工人胸中的志向。” 还有三句半、主持人的随机应变、瑜伽健身操……这台晚会的视频我看过很多遍,到现在都记得每一个节目。
这三年是我在苏能公司团队中完整工作的三个年度,这三年是我成长成熟特别快的三年,三年工作经历非常丰富,直到后来遇到很多事情都能在这三年的工作中找到类似的方案和思路。这三年的工作,班子如何相处,我比作是工作夫妻;如何带队伍,带队伍就是带人心;如何向上管理,坦诚是唯一的办法;如何横向协同,主动了解对方的需求,并尽最大的能力换位认知……那些年,只要有同事家办喜事我们一定是组大大的团去参加,经常是半个分公司聚会的感觉,家人就要经常在一起。
记得那些年每季度生产会议和不定期的班子会议是特别规律、实在和有效的,每季度生产会开会的时候根据不同的项目经理、不同的生产经营阶段有些不一样的方式,但不变的是开完会我一定会组织聚餐喝顿酒,我不懂生产经营,也不需要我那么内行,只要和他们喝顿酒聊聊天、心在一起就够了。班子成员开会那就不一样了,苏能公司班子会议讨论工作的时候不至于说唇枪舌战至少是频频发生面红耳赤的争执,有时候为了务虚氛围便于放松后更真诚充分的交流周末找个茶社开会,从门外听起来一定认为我们是严重的负面冲突,现在有时候想起来都觉得特别好,不定期发生些冲突,最终都会转变成良性冲突促进工作做好、关系变好,到现在还经常想起我们在一起那种本色做人、角色做事的状态。
那些年经历了分公司班子人事调整、经历过集体资产运营中心财务部集中办公中人员签订合同前的面谈、经历过省公司三集五大分批抽调人员的人事调整……每一次人事调整都留下很多记忆,人在一起工作是缘分,分开后彼此记着或依然温暖那是印记。留在记忆中的有很多很多,一群吃货互相投喂,以至于感觉吃遍各种特产和美食,作为吃货的我办公室永远不缺零食;明明办公室就在一层楼或者隔壁,还要发一段常常的文字邮件交流,针对某件事情探讨下,显得我们都特别有文化,字都写得不咋地(都是“我体”)还经常手写便签搞得连蒙带猜的看完;那些年每个季度去项目部或施工队和兄弟们喝顿酒,喝那种几十块钱的酒低度数的大瓶带一个高度数小瓶,他们会照顾我只喝低度数的,有时候道别不是说晚安而是说侧着睡;那些年有的项目部条件差没有女厕的,在项目部只要我站起来就会有兄弟关心的问“你去吗我帮你看着”,其实我是坐累了想走走;那些年太多的见到过他们工作服背上一层层的盐晕、坐在一起吃饭都能闻到汗味,所以后面有机会和新进大学生交流的时候我极力建议不管男生女生(尤其是女生)都要登过铁塔、都要经历穿着工作服感受那种汗流浃背干了湿了干了的过程、自己出过汗甚至身上有发酸的味道,未来和现场人员交流相处才能感同身受、走到管理岗位才能更好的服务前方;那些年有几个厨师都知道了我的吃饭习惯,两块大扣肉加两勺子烧肉的卤拌一碗饭就够了;很多次团购还价就会想起身边那几个超级会还价的人,而且是几个人车轮战还价,最后付钱的时候还不忘免零头、去掉包装盒的费用拿自己公司的手拎袋装、人家说卖东西没赚钱也就赚个送货费,一听这句话直接说我们有车自提继续降价,最后人家白搭了人力;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进特高压建设项目交流学习、走进过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学习、有事一起扛、有福一起享!
2012年3-5月份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日子、是特别痛并快乐的日子。选好导师开题后一直觉得时间还早就各种拖延,“先紧后松”这个提醒在开题的时候导师就说过,但是早忘了。我的论文选题和内容是真实的写公司的实际情况,也就有些辛苦的需要在公司内部调研、收集资料按照论文的套路写,写论文也是重要的修行,那些日子是经常哄孩子睡了后开始写论文经常写到两点钟,洋洋洒洒的写了近7万字,先增后减最后提交了4万字的论文,改最后一遍的时候是有点崩溃,因为那天是看到导师半夜发的邮件,晚上再发给导师的时候顺便写了一段话,大概意思是我也不急着拿毕业证升职加薪或跳槽,实在不行就延期毕业吧,没必要彼此这样熬到夜里两三点。原来这就是破茧的最后一刻,导师的回复是可以办理申请答辩手续了。最后如愿在第一批申请了答辩,顺利毕业了。所以后来只要有朋友说写论文写到要吐或者说要崩溃,我都会说写论文就是化蝶的过程,最痛苦的想要放弃的时刻就是破茧的那一刻。自此,再也没有害怕过写长文。
苏能公司工作四年的时间,记录这些的时候好多好多同事和过往的场景浮现在脑海,在这里有过很多牵挂,被人牵挂和牵挂别人都是一种幸福,牵挂过她的身体状况、牵挂过他们的考试学习、牵挂过他的家庭关系处理、牵挂过他的职场调整……也常常被他们牵挂着,离开的这些年里依然经常收到零食和问候;在这里有过为了欢庆、为了感恩、为了离别或者有时候就是为了在一起面对面看着的聚会;尽最大可能参与那一批大学生成长、成家的重要时刻,第一次证婚就是个好大的大场面;在这里还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小伙伴离职面谈后我内心臣服命运的无奈、第一次因为职工打架损坏了财物去人家公司领导那赔偿道歉、第一次组织主持追悼会、第一次处理信访、第一次面对职工家属找到单位、第一次处理突发事件、第一次突然接到法院传票……很多第一次就是成长路上的拐点或急刹车。
在苏海能公司的平台上工作各种机遇和挑战,作为独立法人单位,有公司层面给予的规则和约束,也有很多很多可以自由发挥的自主权,那些年有想法就去做,随时随地的练兵场。我在海能公司成长路上一直帮助我支持我的若干位前辈都到年龄退居二线,他们的办公室都在我曾经工作的楼层,就是迈皋桥老大楼一墙之隔的东西楼,那些日子只要工作累了、有困惑了或者遇到麻烦了就到他们的办公室聊聊,每次不管找到谁都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给与帮助和支持,他们是大宝藏。所以一直有愿望组织青年员工采访解读前辈们的故事、解读承建的重大项目关键点,把前辈们的个人经验文字化、把隐性经验显性化,形成更多的组织经验和标准,这样有助于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写这一段用的时间特别长,几乎回忆了和每个人交往中的点滴。平说我开始回忆了说明老了,第一次认识他是2000年一起出差,他的外型和容中尔甲很像;颜考研的事印象特别深,后来看她对自己那么苛刻又很后悔和心疼,地铁上背英语单词、更不会忘记周末老公孩子陪她加班的日子、还有她讲述过与师傅的故事;徐每天中午关起门看原声电影、记录孩子的成长日记印刷成书、为孩子学习规划严思缜密;丁姐是我们的大姐大、开心果,还有财务部的美女们,每到快过年的时候财务就会提前从银行拿回很多连号百元帮大家准备好换新钱便于做压岁钱,也想起了我们曾经一起喝酒后哭的稀里哗啦;小车班的兄弟们一到放假就提醒我不要跑长途,假期的高速上大部分人水平不如我,被撞的风险大;经营部巧合的不得了一大半属龙的,印象里苏能公司2012年26位本命年;小何家在镇江每天火车来回通勤、见证了周和徐的恋爱结婚……想起了施工队和项目部的兄弟们,到现在每次他们回南京培训或者开会之类的都会老远打个招呼,看到就开心;想起了近20位劳务派遣制大学生的点点滴滴,近些年有一半离开公司换了跑道,也想到了生病的他,经常看看他们的朋友圈偶尔和熟悉的人聊起,祝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