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问题在于动机
我觉得现在很多“理科小男生”面临的写作问题,首先是动机。他们压根儿不想写。不管是学校、家长还是辅导班布置的写作任务,他们都不想写。动机提升之前,所有写作的技巧训练都没有用。如果你把他们送辅导班,听话一点的孩子就机械地学套路,不那么听话的孩子,就完全是一种交差的心理。他们的目的其实是“赶紧把这一坨弄完可以去玩”,不管做多少作业,都是不带脑子的(对,我小时候也这样)。所以,不管写多少,都没什么提升。
如何提升写作动机
写作在本质上是以一种交流。原则上,一个人有跟别人说话的欲望,就有写作的冲动。但是现在的教育体制把写作搞得很让人生畏。所以我觉得,首先要让写作回归“交流”。
我觉得写作跟说话一样,是一个人(A)有东西想要告诉另一个人(B),并且A期待B听了他的话之后有反应。即便作家有时候也写连载(以前是纸媒,现在是互联网),因为需要读者的反应来激励自己写下去,特别是写长篇是艰苦而孤独的工作,有时候哪怕如作家那样蓬勃的表达欲也是不够支撑的。
我的想法是,第一步,对于不爱写、写不出的孩子,鼓励他们写,写任何东西都行,不管写多写少、写成啥样,都只鼓励、表扬,不做任何批评或者建设性意见,不修改任何段落、词句、语法、标点。同时,想法设法找他们有可能有点兴趣的topic和感兴趣的方法,下面是一些抛砖引玉的想法和我的一些尝试:
1. 孩子一般总有点相对有兴趣的东西。一个孩子一度是迷chess(国际象棋),所以我就让他写chess(国际象棋)相关的故事,他写了,虽然写着写着就写成棋谱。一个孩子说他总在自己的thinking world(想象世界)里面,我觉得可以鼓励他写写他的thinking world, 也许他不想让大人看,那大人就不看。
2. 帮孩子找topic(主题)。这可以参考人们的自然写作——就是我们来看看成年人无论写作能力如何,写的比较多的是什么,或者网上比较多的帖子是什么。我觉得有这样一些:一个是说自己观点,和别人吵架(比如:粽子当然应该是咸的!)一个是同人写作,在作者搭建好的故事时空背景和设计好的人物框架下再创作,特别是改写一个不喜欢的结局/情节(比如让郝敏嫁给哈利波特);或者讨论人物(比如斯内普是多不容易啊)。还有分享、吐槽和推荐,包括分享个人经历(我今天看见一个奇葩,然后跟朋友描述这个人是如何奇葩,期待朋友赞同“真的奇葩”);分享阅读/观影经验(这个故事太搞笑了);八卦。所以帮孩子找主题,可以参考这些,给孩子建议。注意大人只是建议,给孩子提供思路而已。
3. 如果需要训练persuasive writing(议论文),可以让孩子写诸如此类的话题:家长应不应该限制screen time? 养宠物有什么好处?学校应不应该管迟到?每天10点上学好不好?可以跟他们平等辩论,但是不要批评他们的观点。并且,他们怎么辩论那都只是写作练习,平时家长该咋管还是咋管。当然孩子说的有道理的,咱们也要理解和赞同。
4. 让孩子给朋友写信。现在孩子可能都有远距离不常见的朋友,鼓励他们写信(邮件)。我搞了个博客让孩子们续写故事(每个人接着上面一个人写的写几段,长短和具体内容不限),也是为了提高动机。他们写的东西他们自己看,就有了读者,有了读者就提高了写作动机。而且万事开头难,也许他们看到别人写到一半的东西,会有往下写的欲望。
5. 以说代写。平时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讨论,今天好玩的事情,奇葩的人,有趣的书,有趣的电影,孩子幻想的故事。。。鼓励孩子说,跟孩子一起说。我有时候让孩子说,然后我把他们说的记下来。我记得慢,有些(英语)词/表达还搞不清楚,记了还要跟他们确认对不对,孩子就会想拱开我,自己来记了。
6. 特别是孩子经历了成功之后,会很有分享的欲望。对此我觉得可以有一个对话的模板在这里:孩子或者大人起个头,比如孩子说我今天做了什么成功的事情。大人说:Wow, how did you do that? (你是怎么做到的?要真诚地表示出对这件事的兴趣) 孩子回答,家长根据孩子的回答再提问细节,比如你是什么做到xxx的。把对话进行下去,然后家长把孩子说的要点记下来,扩展成句子,可能就是一篇短文章了!
简而言之,第一步是从0到1,从无到有。我的目标是通过这种写作,提高孩子的基本表达能力,让他们慢慢的觉得写不是那么痛苦和讨厌的事情。
第二步,是围绕一个主题,有目的的写作。比如半命题作文,就是大人会给定一个范围,要求写一件事,一个人,一个观点,之类。第二步最好在第一步的基础打好之后再开始,因为我担心如果第一步的动机建立到一半,就开始半命题作文,孩子又觉得很难,那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动机又受损了。
我的理想情况是进入这一步的孩子,能写点自己有兴趣的东西了,对于写本身不是很排斥了。那么对于半命题作文,我们要帮助孩子拆解,主要就是怎么样在这个作文要求当中,找到孩子有兴趣的点。一开始,最好写一些很大路的topic,比如经历过的一件事之类的。孩子的兴趣点,可能和大人预期的不一样。要让孩子写他的兴趣点,而不是大人觉得有兴趣的。从一开始,就要和孩子讨论,主题是什么(就是他到底想说一个什么事情),想要写给谁看(比如朋友,比如不在场的家人)。这个过程也是很好的跟孩子一起锻炼观察和表达能力的机会。家长一开始和孩子一起建立一个主题,比如说我今天玩了风筝,我的风筝是飞的最高的,这样孩子也许可以围绕这个主题去写一点东西。一开始不在于写多少,几句话就行。写下来之后,家长再引导孩子在已经写下来的基础上拓展,帮孩子思考回忆各种(孩子感兴趣的)细节:你看到了什么,你的感觉是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谁谁谁做了什么,谁谁谁对此的反应又是什么。这个过程其实和第一步的自由写作很像,如果孩子经历了第一步,这里应该不会感觉到太困难。这种观察和表达(说)的细节,平时也可以随时进行,不需要都写下来。最好是能帮孩子养成观察和表达的习惯。
这个过程,对于孩子写出来的东西,也不批评、不修改,家长提供帮助提供建议,但是孩子对他写的东西拥有最终决定权。这个阶段关注的仍然不是从读者的角度看孩子能写的多好,而是提升孩子表达的动机。
第三步,是命题写作和写作的提高。我感觉一般的写作培训班和一些写作教材都是从这一步开始的,所以就不多说了。不过很多培训班在这一步,对目的性的强调也不够。就是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写。不知道为什么写,就没办法决定具体写什么。我觉得一定要预先设定一个读者,并且想想你希望他是什么反应。比如你要写一个故事的梗概。如果你的目的是想要让朋友觉得这是一个有惊天反转的故事,那么你一定想要把重要的情节都说出来,因为必须有前面情节的搭建,后面才有反转。如果只是一个“写个故事梗概”的任务,那就不容易对信息进行取舍。
对于那些能写、愿意写但是需要提高的孩子,不需要经历第一步。可以直接给孩子一个主题,初稿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写,把所有想抒发的东西都写下来,这就构成第二遍写作的文字素材。然后,第二遍写作的时候,让孩子想想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大到一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小到一个段落、一句话的目的是什么,根据目的来重新取舍和组织自己的文字素材。更高阶一点的,就是在这个组织的过程中,从读者的角度来思考。读者和作者的区别在哪里?作者知道一切,他的脑子里有所有的东西;但是读者一开始可能是一张白纸,他是一点一点获取信息,建立对作者讲述的而这个东西的了解的。作者要领着读者一步一步走。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但是极其重要。如果能够培养起这样的意识,在沟通能力上会显著地胜人一筹。
与此同时,也要做第二步里面的引导孩子观察、感受、思考。在写作时候的思考和表达,和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把上面说的这两方面(一个是大的主题和框架,一个是观察感受和思考)的意识建立起来了之后,才是提高遣词造句,增加表达力,才是通过学习别人的写作提高自己。主题框架和个人的第一手的观察感受思考,这两方面是写作的“道”,而所谓各种修辞是“术”。道是根本,术只是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