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九芒星。这是我的第1篇小作。
作为一枚网课体验者,我想来谈谈这段时间的感受。
疫情的到来,让原本线下面对面讨论的课程一夜间变成了“钉钉网课”。想起来刚开学时,每天听到“DING”的声音,我就神经一紧,生怕错过了重要消息。
慢慢地,随着课程逐渐深入,老师和同学们都熟练地掌握了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在线共享屏幕,实时对话和讨论。学习也开始步入正轨。
不得不说,网课有很大的优势。
1、以往在教室看PPT的时候总会因为座位位置、光线、幕布质量等问题看得不清楚,但现在老师的在电脑上的一举一动都可以第一时间清晰看到。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屏幕操作的课上(如学习如何使用某某软件),演示都变得十分方便。再加上直播回看的功能,简直和学堂在线或大学mooc上的慕课木有区别,特别适合反复食用。
2、课程变得更加公开和自由,获取知识不再局限于当下的场域。在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各门课上旁听的同学都有了迅速的增长。以往可能还需要考虑教室/校区的位置,现在就像一首歌唱得那样,“那都不是事儿”。只要在授课老师的同意下,就可以加入学习群,一起学习。此外,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组织和机构在进行“公益讲座”,知识的传播更加走向全民化。
3、可以提供更加多样的课程内容和形式。以往老师讲课基本上利用的就是电脑、PPT、黑板和粉笔这些传统的东西。但现在,借助专业的课程开发平台,老师可以在线共享文献或视频资料、设置讨论版块、让学生提交作业并互相学习……可以说,online的形式让课程更加有趣。
4、对于在上课前需要花费一定精力收拾自己、到达教室的小伙伴来说,简直是福音。尤其是不需要开视频的课程,一键在线学习可以省去穿衣搭配、化妆打扮、走路骑车等很多时间。另外,对于社恐的小伙伴来说,也是可以更加自在地学习,享受自己的时间。
当然,网课还有很多其它优势啦,欢迎大家补充!
但是,这其中也有很多问题我们不容忽视。
1、很多同学会觉得在家太懒散,学习没劲儿。在这里我想借助戈夫曼的符号互动论来分析。戈夫曼认为社会是一个舞台,而每个个体是一个演员。演员的角色是高度社会化的,有一套自己的剧本,而演员要想维系好自己角色,不仅需要自己在舞台中努力,也需要一套剧班和观众来配合。而我们在上网课的时候,这个舞台的作用相对来讲作用被削弱了。我们不再处于统一的教室、老师和同学也不再需要穿着符合舞台的服饰、也听不到熟悉的上课铃声和下课铃声。很多让“老师”和“学生”这个角色合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仪式行为都不能被洞察到了,共同情境的感知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我们在师生互动中,难免会感到不再像在学校中那样积极。从这方面看,我们在家上网课的时候,远离温暖小床、整理好自己,让学习更加正式,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2、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变得有些困难。在老师直播的时候,同学们更多的是刷弹幕,点点赞,但是这样的反馈仍然存在延时,尤其是在老师讲得很嗨的时候,Ta可能很难注意到同学们对当下知识点的疑惑。因此,一些学生容量不大的课应尽可能选择视频会议的模式而非直播。因为,视频会议可以尽可能地保证大家充分地讨论。另一点就是,在老师提问的时候,冷场的情况偶尔出现。一方面,仅通过声音传递(在看不到老师表情的情况下),学生可能还没有思考清楚老师的提问,另一方面,隔着网络而具有的相对匿名保护性,使得学生更容易陷入沉默(在需要语音、视频回答问题时)。因此,我觉得老师需要更加注重课程的流程设计,并且更加清晰地抛出问题。而学生也需要积极地参与,不做“隐身者”。
最后,我想讨论一下网络设备和技术,或许这里更深次地体现着数字鸿沟的问题。该词源于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于1990年出版的《权力的转移》一书,该书提出了信息富人、信息穷人、信息沟壑和数字鸿沟等概念,认为数字鸿沟是信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鸿沟,信息和电子技术造成了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化(来源于百度百科)。
在学界,大多学者都认为数字鸿沟体现为3个层面,包括接入层(设备条件如何)、技能层(会不会使用)和应用层(上网做些什么)。
很明显,在网课中,不同的老师和学生都在利用网络进行着授课和学习,所以在此不讨论应用层。
在网课之初,很多贫困地区的学生没有电脑设备、移动流量紧张、无稳定的WIFI等,一度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上课之中,很多“非网络原住民”的老师不能迅速适应钉钉、zoom这样的软件。
可以发现,在学生层面,我们更应该关心接入层的问题。很多学校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流量套餐、地方会为学生解决网络接收问题等等就是为了解决在不同群体在接入上的差异。而在老师层面,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应用层的问题。为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一对一的技术助教解除了老师的后顾之忧。此外,我们看到了“文化反哺”在技能层上的重要作用。社会学家周晓虹用“文化反哺”来概括高速发展的时代,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文化现象。对互联网适应能力更强的学生可以帮助老师更快地get到上课必备的技能。
疫情之下,传统教育正在革新,这将催生更多新事物和新现象。我们既要向前看,也要适时地停下来思考思考。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网课体验者的个人感受。
感谢守护网课、守护校园、守护教育的每一位可爱的人。
希望回到校园的我们依旧灿烂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