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应新课标,关注学什么。义务教育课程要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义务教育课程培养目标落实的主阵地就是课堂,简言之,学生正是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培养家国情怀;初步掌握适应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具有抗挫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还要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初步艺术鉴赏、表现能力;具有协同学习能力;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二、适应新要求,探索怎么学。学习目标决定学习方式。未来学生需要的各项能力注定传统的教学方式要适时改变,打造“以学习为中心”的新课堂其实不是一种方法,而是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是教学范式的全面革新,是科学方法论的应用和实践。在“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里,师生是并肩前进的学习者,这与《礼记》倡导的“教学相长也”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教师要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如教师课前需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同时可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
三、呼应新课改,知晓学到啥。“知晓学到啥”,即学生的学习效果。简言之,学习效果包含学生的学习内容对自己有效,对未来社会有效。那该如何知晓呢?这需要借助评价来反馈。“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和反馈,更加关注学习结果是不是能达到更高阶的运用。这与新课改强调的“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理念是一致的。“以学习为中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积极发挥评价在学习中的作用,更能有效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