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阵秋风送来寒意,早上我牵着小妞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看到马路边的狗尾巴草大部分被拦腰折断,只有少数扬起它高昂的头颅,迎着秋风狂舞。“疾风知劲草”就是这样的吧!
今天我们读一首《赐萧瑀》,这是唐诗三百首唯一入选的帝王诗作。
《赐萧瑀》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这首诗的大意是:
在猛烈的大风中,才能看出坚韧的草;
国家动荡不安时,才能识别出真正的忠臣。
仅仅是个勇猛的人,不定懂得大义;
但有才智的人必定怀有仁爱之心。
草是羸弱的,它的生长过程任何物种都可以践踏,被牲畜吃、被人割、杀草剂……还要面临风吹日晒雨淋,稍有不慎就会灭亡。
但草还是坚韧的,劲草不随风偃去,冬时枯死春满道。
萧瑀是西梁皇室,九岁受封王爷,是典型的官二代;姐姐是隋炀帝的皇后,他是隋朝外戚。
这些明晃晃的标签,注定他人生像“草”样坚韧。
在被封王那年,他陪同姐姐前往长安完婚。这一去,江陵成了故都。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他入仕为官。作为外戚他没有选择明哲保身,反而多次劝诫隋炀帝以仁治国。
忠言逆耳听多了也会烦,更可况是帝王。隋炀帝很快失去耐心,把他贬为“河池郡守”。
三年,在萧瑀的治理下,河池固若金汤。
一天李世民来访,鉴于李渊妻子和自己妻子都是独孤氏后人,萧瑀盛情款待李世民。
而席间,李世民送上父皇的亲笔书信,信中李渊晓知以理、动之以情,劝萧瑀归顺唐王朝。
相信萧瑀的内心是复杂又矛盾的,但他是睿智的,众多起义军中,李渊的“圣明”远播,他终究取代隋朝。
而一颗坚韧的草,根要扎得深,要用尽全力吸收营养,熬过一切苦难才会迎接新的春天。
萧瑀的仕途春天来了。
重返长安,因为唐高祖李渊的信任,萧瑀的仕途所谓是扶摇直上。
因唐朝为进一步实现中央集权,消弱宰相的实力,故将宰相一职划分为:
尚书(负责执行)
中书(负责决策)
门下(负责审议)
萧瑀武德九年晋升为左仆射(即尚书)。
同年626年,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杀害李世民未成,转向李渊诬陷李世民。唐高祖听信后,准备严惩李世民。后在萧瑀据力劝说下,才打消这个念头。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不久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萧瑀劝解唐高祖李渊禅位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萧瑀得到重用身居宰相,却因性情刚烈与与房玄龄、魏征等大臣合不来。
因深得唐太宗信任,萧瑀改任太子太傅。他无怨无悔、尽心尽力辅导太子。
635年贞观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封萧瑀为“特进”,可参与zheng事,并赠诗给他。
唐太宗还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
回看这首诗,写尽千古帝王的智慧,不仅是对萧瑀智慧和忠诚的赞美。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面对困难考验时智慧的重要性。
秋风起草木枯黄,是它逃脱不了的命运。而它可以深扎根积蓄力量,等待“雪尽草芽生”拥抱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