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人是最复杂的动物,一点也不为过。
任何生物的一个行为,都有意图、有动机、有目标,人也一样,但人还会实时的变化自己的意图、动机,还可以随时根据身边的环境,根据自身情感,随时改变自己的行为目标。
所以想通过一个模型去了解人类,那是不可能的。
举个例子说一下人的复杂性,就拿吃饭这事,这里统称为觅食。
动物在觅食的时侯,往往很单纯,走到哪吃到哪,哪里能吃,待在哪,也没有什么口味挑选,所有的决定只取决于饥饿感,嗅觉指引;
人在觅食时,那就大不一样。
原计划在家吃,可能在路上碰到朋友就换了地点去饭店吃,或者接了个电话可能就改了时间,再或者走在路上想着想着突然之间又改变了路线,或者开车听着广播,就去了另一家店……,
变数太大太复杂很难算准,就算是未来的那个人人都没有隐私的大数据时代,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精准预测。
原以为学习本课可以学到一个真理,通过某些个模型,能一下子深入了解了人类。
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课程主要是介绍一个泛概念,但这个泛概念,其实还是很有用的,虽然是从很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这个概念直指人的本质,它是能成为理论指引我们的工作的。
先说一下我对三种模型的理解。
首先,人的本能,人是有欲望的,人是自私的,人是会本能地选择对自己更好更有用的东西的;
其次,人是聪明的,人是复杂的,人是有理性的,人是会权衡利害关系的,就像上面的觅食行为,人不会只靠自己的胃去作出选择,因为比胃更重要的事还有更多;
最后,人是有群居的动物性本质的;人是易受影响的,易被改变的,这也是聪明的副作用之一。
举个例子分析一下来说明一下我想表述的内容“反过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就拿正常的社群为例,因为人的本能关系,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个需求,聚在一起了,比如说某个party、某个自助游路线、某场相亲会、某个交流聚会……;
因为人成长环境各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性格习气,通过对身边的人进行对比,某些性格习气相近的人会自然而然地在一角分别聚中在一起,形成各个各具有特点的小团体;
如果某个小团体的声音更大,或者更能在这个社群内发挥出影响力,那么这个小团体就渐渐成为这一个社群的核心,整个社群就渐渐被同化成这个小团体的特点,其它小团体的特点就弱化掉了,甚至不在了。
那么,想说的是反过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是指:
1、我们可以根据人的本能,需求性,精准地找到有某类相同特质的人。可能是某阶段的年龄,可能是某个工作阶层,或是某个兴趣……;
2、我们要让这个社群长存下去,甚至发展壮大起来,需要在这个群体里定好规则,而不是松散的泛泛的聚合。
这个规则不是指制度规章,可以泛指能同化别人的影响力或者是门槛,比如说确立某个性格鲜明的管理者,比如说某个门槛(收费群),比如说提倡某一件事(如某公益组织提供免费食物的唯一要求就是食客必须做到光盘),比如说……
通过这个规则可以进一步细化人群,最终过滤获得我们想要的群体(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