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为大家分享《72堂写作课》中,第47说明的方法、第48讲类型的事物、第49抽象的事理、第50讲事物的异同、第51讲事物间的关系及第52讲事物的处理法。
壹、说明的方法
简单的说明文,只要和题目一致都可以读者说清楚事物。
比如华罗庚的《统筹方法》,一目了然,我们一看题目就知道里边要说什么。
而复杂的说明文则占多数,它是把简单的说明文进行集合和引申。
复杂的说明文,一般要具备以下6个条件:
1.事物所属的种类。我们要把说明的对象和较远的事物分开。
比如我们今天要说古筝,那么就要把它和电脑、书本分开,说它是乐器。
2.事物具有的特点。要把说明的对象和与它相近的同种类的事物分开来说。
比如要将古筝和别的乐器分开,就要说明它的特点,它是弦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非常丰富!
3.事物所含的种类。为了便于读者充分地理解,我们要把事物包含的种类说清楚。
比如古筝派别可分为:陕西筝,河南筝,山东筝,客家筝,潮州筝,浙江筝等等。
4.鲜明的实际例子。如果我们在说明文中加上鲜明的实例,那么就更容易让读者理解了。
比如古筝,著名的古筝曲子有《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战台风》,《汉宫秋月》等等。
5.对称和疑似。如果我们只说要说的事物,有时还不能够清晰明了,如果把对称和疑似的事物加上,作为对照,就更能说清楚了。
对称是大类型相同,小类型不同。比如古筝和笛子都属于乐器。
至于疑似,就是属于同门类,却并不相同的事物。比如古筝和古琴,是完全不同的弦乐器。
最明显的区别是古筝一般是21根弦,而古琴则是7根弦。
6.语义的限定。因为汉语的博大精深,一个词组有诸多含义,导致常常发生异议。
我们在写说明文的时候,如果遇到容易引起异议的词组,我们就需要特别限定它的语义。
就像书中举的例子:“所谓共和,可以说共和是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行政首长也由人民选出来的一种国体。不是‘周召共和’的共和。”
我们上面所说的六种注意事项,其中的某一项或者几项,如果确定读者都十分熟悉的时候,也是可以省略的。
贰、类型的事物
说明文所说明的对象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其中的一种--类型的事物。
事实上,在我看来类型的事物就是我们合并同类项的时候,所依照的标准,也就是同一类型的事物啦。
述说类型的事物,如果用口头来表达就是讲演体,用文字来表达,就是说明文。
比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中,写道: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这篇文章就是典型的说明文,它是以类型的事物为说明对象。
文中为我们详细,说明了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石拱桥的特征,其中还专门提到了著名的赵州桥和卢沟桥。
叁、抽象的事理
说明文,要说明的对象,还有一种是抽象的事理。
物理,人生事理等,都是抽象的事理,它并非实物,而是抽象的东西。
抽象的事理不是我们人为创造的,他是本来就存在的,只是等着我们去发现。
比如水可以是液态的,可以凝固成冰,可以升华成气态。
等到我们发现这些事理以后,就成为了我们的经验。
因为它是抽象的,所以我们发现的对不对,准确不准确还是个问题。
比如华罗庚的逻辑关系,就是典型的事理说明文。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怎样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肆、事物的异同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把许多事物混淆起来,所以,就有说明事物异同的必要,这也是说明文要表达的对象之一。
如果我们写古筝和古琴,这个题目至少包括两篇说明文:一篇是写古筝,一篇是写古琴。
我们既要写他们的相同点,都是弦乐器,又要写它们的区别之处:
古筝外观呈扁长形,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筝身为中空共鸣体,里面胶有音梁,表面呈拱形,底部开有两三个出音孔。琴的首尾都嵌有岳山,俗称前梁和后梁,前梁至弦柱间为有效弦长。使用由入字形的弦柱支起,柱在面板上可以活动,位置错落如雁行,以取得不同的音高。除了木材外,弦也是筝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发音有密切关系。
弹拨时,需要手指戴上玳瑁指甲。
现存传统的筝曲有《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汉宫秋月》、《寒鸦戏水》等等。
古琴结构组成:型制多样,现今以“仲尼式”最为多见。一般分为琴体(即共鸣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轸、雁足等部分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龙龈、琴徽等部分)。
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
古琴弹拨时,直接用指肚。
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这里写的古筝和古琴,格式相同,项目一致。都说到古筝或古琴的结构和外观,弹拨时是否用到指甲,现存曲谱等等。
我们写说明文,是胸有成竹地把我们对事物的理解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平日多加积累和思考了。
伍、事物间的关系
我们在写说明文时,还有一些事物,粗看起来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是深思之下,两者之间还是有关系的。
为了说得更清楚明白,就有必要把这关系说得清楚明白,以加深读者的理解。
比如,今天我要出门上班了,可是我家孩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我无奈之下,许诺,等到下班回家了,我带她去公园玩儿。
结果等到我晚上回家,一身疲惫地摊在柔软的沙发里,再也不想动弹了,完全忘记了走时对孩子的承诺。
就这样糊弄过去了,好像也没什么不对的!
可是,这个做法是大错特错的!!
2000多年前的曾子,对于这件事的做法完全相反。
同样是妻子出门前,跟哭闹的孩子许诺说回来杀猪给他吃。
等到妻子回家后,曾子就真的去捉猪来杀。
妻子心疼给挡住,曾子却说和孩子说到要做到,不然孩子也要跟着学,成为爱骗人的家伙。
这就是著名的“曾子杀猪”的故事。
你看,曾子知微见著,知行合一,为了给孩子做表率,把自家过年过节才吃的猪给杀了,只因为妻子哄孩子不哭许的话。
这就是事物的关系,我们要往深处探究,细思其间的联系和道理。我们在写说明文时,需要把这疑似事物之间的关系,掰开了,讲透彻,更容易使读者理解和明白。
陆、事物的处理法
事物的处理法,也是说明文要说明的对象之一。
可以分成具体的和抽象的两种方法。
1.具体的处理法:就像做什么事情的具体步骤一样,人人写起来,几乎都一样,只有字句的差异。
比如,我们写炒西红柿鸡蛋的方法,无外乎是以下几步:
先打几个鸡蛋在碗里,搅拌均匀;
把西红柿洗干净切好,放在碗里;
往油锅里倒油,开火;
油热时,倒入鸡蛋,待鸡蛋炒好出锅;
倒入西红柿翻炒至九成熟,加入盐、花椒等调料;
倒入炒好的鸡蛋,搅拌均匀,即可出锅来食用。
如果换个人来写,差不多也就是这个过程,最多先洗干净切好西红柿,再打鸡蛋;或者炒好鸡蛋后不出锅,直接倒入西红柿。
所以说,对于具体的处理法,不同的人写的基本上是一致的,都带有记叙的成分。
2.抽象的处理法:需要作者客观冷静地,不带个人观点地,贴近实际地写出来。
如果作者写这类文章时,加入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那么这就成了议论文,而非说明文了。
比如,这本《72堂写作课》,就是典型的事理说明文,写的对象就是抽象的处理法。
还有,就是我根据这本书,写的这一系列【啃书系列】文章,基本上也算是说明文啦!
就是向大家说明一下,我自己对于这本书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我们在写这类说明文章时,需要注意,要客观冷静地、不加个人意见地、清楚明白地、从多维度多方面地为读者忠实地说明事物。
其次,还需要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不能让读者都看不下去了,那写出来还有什么意义呢?
而我们在读别的文章时,可以注意观察,作者是如何不带个人意见地把事物,详细清晰明了地说明给读者看?
平日,我们不止要注意学习模仿别人的写法,还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事物,并注意积累。
免得我们要写说明文时,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情景。
我所上的一个写作班中,有一位大咖说过,想要学会写作,首先得多写多练。
他说自己写到20万字的时候,才有了一点感觉,之后,他的进步一日千里,一发不可收拾了!
所以,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们一起加油,多写多练作为输出,然后用输出倒逼输入,这样,我们就可以每天进步一点点,再回首,已是千万里路了!!!
刚开始,我们写作的时候,可能要用“拿来主义”来充实自己的文章,比如我最近写的,引用名家名作的部分比较多。
但是,我一直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将这3000多个汉字,组合出自己特有的韵律,带给读者更深刻的印象,和更好的阅读体验感!
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常来坐坐,一起探讨,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谢谢您的时间!
紫天鹅叨叨:
我是紫天鹅,一枚写作路上的小白,正在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接下来的时间,我将尽量每天都发出啃书系列,这些是我对自己所学内容的思考和总结。如有不妥,敬请留言拍砖。
同时,也欢迎大家关注我,常来撩哦!
下一篇,将继续为大家继续分享 《72堂写作课》。
小分享: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桂圆阅读吧”,在后台回复您的微信号或邮箱地址,我将为您送上《72堂写作课》电子版。本书的第1到46讲的啃书系列,都可以在我的公众号中找到。
作者简介:
紫天鹅,岁月不饶人,我亦不愿饶过岁月。
我用岁月煮酒,只为今日与你喜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