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到底发不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都不喜欢发朋友圈了,就算发了也会选择分组或秒删。大家对朋友圈越来越敏感,甚至害怕朋友圈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
他们甚至觉得,朋友圈是个糟糕的东西。
讲真,我觉得朋友圈是个很棒的发明。它的英文叫「Moments」,就是负责收集那些生命中的「时刻」。顾名思义,朋友圈能帮我记录下所有稍纵即逝的时刻,然后形成一本回忆录,让我们在以后能够清晰地看见自己的来路。
但有时候,你发的朋友圈根本没有掺杂任何非分之想,炫耀之心,讽刺之意,但却就是能被一些“朋友圈挑剔者”识别出来。就像是被鸡蛋里挑骨头。
归根结底,是源于那些“朋友圈挑剔者”们内心的不快乐。
比如说,你和同学都参加了一个比赛,但同学获奖了,而你没有。她在朋友圈里放出了奖杯的照片,你看到后,内心的嫉妒之火会更旺。因为这进一步衬托了你的落寞,加重了你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于是,你可能会不屑一顾地说,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值得来晒命吗?
但这句话的背后,是你对自己的挑剔,对正常生活的误解。是自己的修养不够,才对别人看不顺眼。
在心理学上,这叫投射效应,即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来研究投射效应:他选择了80名大学生,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着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子的大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可见,这些大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了其他大学生身上。
一句话说就是,你怎么看自己,就会怎么看别人。你怎么评价自己,就会怎么评价世界。
一个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说谎的人则会觉得别人总在骗自己。
朋友圈作为一个分享生活的空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人的主观投射,所以也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生活态度。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朋友圈乌烟瘴气,那你要知道,你的看不惯,很多时候都是一种愤怒,对自己的愤怒,对世界的愤怒。
所以,你会不自觉地攻击别人,以此获得内心的价值感。
萨提亚心理学认为:其实,没有人让你看不惯,除了你自己。
更重要的是,没有谁有义务来服从你的三观,来实现你的期待。
如果你对发朋友圈这件事感到提心吊胆,那绝对没必要。
对我而言,朋友圈最重要的意义是,当有一天自己老了,搬着凳子晒太阳却无事可做时,能拿出它来看一看,顺便回忆一下过往的岁月,知道自己曾经真实而精彩地活过。
所以,你可以大胆地发自己所想。宇宙会帮我们聚集一切投射来的能量!
你好,我是成长中的小云儿,今天非常的开心,写了新的文章,结识了人品好的新朋友,又与老朋友一起吃了美食,逛了步行街,陪同她买到了她儿子的新装,又锻炼了身体。回来正好冲个澡美美的睡一觉。唯一的不完美就是今天从早到晚茶喝的太多,茶醉了,肠胃全部清空,头晕眼花,如醉酒般难受,晚餐贪吃了,长发在腰没了,其他一切都好!^_^^_^^_^
晚安,阅读的你,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