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
深以为然。
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
教育,既要成全生命,也要保全生命。
生命教育是什么?
它不是横空出世的一个东西,而是现代教育的题中之义。
生命教育种子教师培训及基地学校建设即将开展,欢迎有志者携手同行!
联系人:卢锋博士139-1358-5867
我们试图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生命教育课程建设”,帮助学生实现以下个体目标:
一是健康的身体。让学生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技能,学会保护自己,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是积极的生活。让学生熟悉开放的国际视野下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体命的共在性以及他人存在对于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相互关心、共同合作、彼此尊重、善于沟通;同情弱小,积极面对人际冲突,树立宽容意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拥有个性化的积极力量,包括乐观、胜任感、自尊感、人际支持等。
三是意义的人生。让学生能够不断进行生命的自我体验和省思,欣赏和热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珍惜生命的存在,期盼生命的美好,体悟生命的意义,并且能够把这种生命的关怀和热爱惠及他人、自然,具有人文关怀、民胞物与的胸怀以及宽广的人类情怀。
纵观国内外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不同阶段、不同国家甚至不同学派因为对生命教育有着不同的定位,从而有着不同的解析与实施。归纳起来,生命教育大致有如下三种主要界定:
一是狭义的生命教育。主要指针对生命的重大问题开展的教育,如死亡教育、伦理教育、宗教教育、生死教育等。这些向度的生命教育,大多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严重的生命危机进行的,如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重要途径被提出来的。其主要目标有:探讨生命与死亡对于个人与人类的意义与影响,学习面对死亡问题(向死而生)的因应策略与方法,探讨生命与死亡的权利,等等。
我们认为,狭义的生命教育相对缺乏系统性、逻辑性,缺乏对于生命的整体观照。但是,尽管狭义生命教育较为局限和狭隘,由于其针对性和专注性,在生命教育方面的效果有时更为直接和显著。狭义的生命教育启示我们,在现实的生命教育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突出重点,抓住主要问题展开。
二是广义的生命教育。它主要是从生命的视角出发,对教育整体进行重新解读与诠释,即生命化教育。其重点在于“化”的过程,主张把对生命的关注和成全融入到教育的所有环节之中,在教育起点上直面人的生命,教育过程中通过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本性,从而达到教育结果上润泽灵魂,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
我们认为,广义的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哲学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中则显得相对宽泛,难以把握。但是,广义的生命教育启示我们,应该强化师生的生命意识,把生命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强化生命教育在所有学科中,对所有课程所有活动的积极渗透。
三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命教育。这个向度的生命教育不仅关注生命中的重大问题,教育学生认知生命、珍爱生命,还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掌握保全生命、发展生命的技能,从而更加自觉、自主地创造生命的价值。有不少学者是在这个向度上理解和言说生命教育的。
我们也主张从一般意义上的生命教育来理解、研究和实践,既不将生命教育窄化,也不将生命教育泛化。我们从而这样定义新生命教育:它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理念,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幸福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