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方法,代价。
除了方法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外,
目的和代价都是自己的选择。
是否可以这么说:“生活的本质并不是小正所谓的“理智”,而是对谁是目的。谁是代价,谁重要,谁不重要的选择和定义”?
:
在这样的逻辑下,只要小强能够成为多数的一员,只要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作恶中来,
那么,小强们不仅拥有了作恶的乐趣,小强们同时还是道德和正义的化身。
而,那些无用的社会垃圾,就是道德和正义的碾压对象,
——吉地大师
:
平安喜乐:
从官方角度来说,一个坏人在伤害群众,
但从被害者的角度来说,坏人正是来自于群众,
对于任何人来说,他受到的伤害和可能受到的伤害都是来自于群众。
如果说坏人和群众是两件东西,你就必须首先区分谁是坏人,谁是群众。
这一点,连美国总统都无法区分,
你又该如何区分?
如果你把群众大多数视为坏人,其中只有极少数好人,
那么,你就是反社会的神经病,
首先,群众是道德和正义,
那么被道德和正义碾压的就是社会的垃圾。
所以,佛教也说,受害者都是自己恶业所感。
作恶者只是替天行道。
但作恶者也会有报应,就像来俊臣,魏忠贤,最后,终究还是被正义所灭。
但替天行道者又会有他自己的报应。
当坏人足够多时,他们就是群众,群众就是道德与正义,道德和正义所反对的就是社会的垃圾。这句话,我猜特朗普应该会认同。
正耶?邪耶?参不透的禅
——吉地大师
:
目的,方法,代价。
除了方法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外,
目的和代价都是自己的选择。
是否可以这么说:“生活的本质并不是小正所谓的“理智”,而是对谁是目的。谁是代价,谁重要,谁不重要的选择和定义”?
:
有三种自律,
1“圣人自律”,因为没有想干坏事的欲望,所以没有干坏事。
2“君子自律”,有想干坏事的欲望,但同时规定自己不可以干坏事。
2“囚徒自律”,想干坏事,但害怕被电击,所以就没有干坏事。
通常说的自律就是第二种,提升与自己想要干坏事的欲望的对抗力。对自己过去所作的决定的执行力。
欲望会引诱你做出新的决定,或使你做出了新的决定。
而此时,是否可以忆起过去
所作的对抗性决决定。
造成能忆起与不能忆起的,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造成
这个忆起的决定不能对抗来自欲望的决定
的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进入到所谓的“自由意志”背后的层面。
当你在当下这一刻要干什么的时候,
这个想法和决定就是此时此刻的“理性本身”。
能够让自己取消这个“理性本身A”的,只有另一个比这个更重要的“理性本身B。”
对作为“理性本身B”或符合理性B“的过去的决定”或“誓言”,的重要性的内心感觉,左右了你的“君子自律”的有效性。
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说:先有对重要性选择,后有理智。而理智中也包括着选择,方法往往同时也意味着代价。是否接受这个代价也是选择。
比如,
1你想买一个包(理性本身)
2方法是去专营店付款一万元(理智就是实现理性本身的正确方法,即“符合理性”)
3觉得太贵,放弃。(因为代价而放弃理性本身,这同时也是另一个理性本身:对重要性的选择,是目的重要,还是代价重要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会因为代价而放弃“符合理性”,同时也放弃了“理性本身”。
而“没有因此而付出代价”就成了另一个理性本身。
而通常小正说的“理智”指的就是对“目的”和“代价”的选择。
小正通过这种方式把他的“理性本身”强加给老实人。
让老实人觉得,如果我的选择不是这样的,那么我就是不理智的,我就是傻的。
小正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你在“理智”的框架内。付出超出“正确价格”的代价。
:
我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有深刻的研究,至少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1在回答问题之前,认为这个答案已经客观存在,
2回答之后,试图论证答案的正确性。
这是造成强迫症的根源,
比如,强迫症状,
为什么1+1等于2?
为什么桌子叫桌子不叫椅子?
首先,试图看到已经存在的客观答案,创作答案的同时,对答案的客观性有疑惑,然后试图检验答案的客观性。
重复以上过程,就成了强迫症。
文艺创作的一个模式就是随便问一些为什么,然后做出合理的解释,
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有时候也是如此,很多事也能解释合理的因果关系,
但是,即使是虚构的故事,也一样可以做出合理解释,
这合理的解释,甚至不能证明故事的真实性。
有一次,群里走了一个人,我看到兔兔不在了,然后,我想我刚才说了密宗的事,作为密宗的信徒最讨厌这些话,所以会退群。
然后,我发现,我看错了。
除了逻辑,物理自然因果关系有科学原理外,
人的行为,文学艺术因果关系,即使解释的很合理,也许只是扯淡吧?
:
劝人,这件事的怪异之处就在于,你觉得他是在跟你说话,
这就像有些父母为了制造“我管教孩子,教育孩子”这样的剧情,
“我管教孩子,教育孩子”的剧情必须等于“我孩子不听话,所以我管教他,教育他”。这样剧情才具有更高的“逼真度”。
比如,在古代,父母为了制造我没有kie小孩,所以,我把好吃的舍不得吃,留给他吃,
可是,他不吃,这就太可恨了,
同样,为了制造“我没有溺爱小孩”又要这样那样。
想象一下,小强跑到尼姑庵说“大家要戒淫,淫欲危害非常的大!”这不是要被人打死吗?
他制作一个剧情,并假定你是这个剧情中的角色。
然后,自动导航系统,为了使剧情更加逼真,它会制作推动——你在事实上更符合这个角色。
通过不断的制作剧情,来表现,强化自己的角色。
如果我要进入一个剧情,穿上一个角色。
那么,我也不可以进入到别人制作的剧情和角色中,
我必须可以,不被他们强制性的拉入到他们把我设定为小丑角色的剧情中。
脱离一切的剧情和角色,
我是好人。我也是坏人,
我不是好人,我也不是坏人。
只有在特定的剧情当中,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好人,坏人。
我不是下贱的,也不是高贵的,只有在特定的剧情中,
才谈得上,下贱的,高贵的。
:
我有个创意,黑暗势力,通过一些黑科技加强人的各种负面的特性,就是控制人的程序,使人像僵尸一样被推动着,抽烟,喝酒,仇恨,等等,
同时,再制作各种劝人向善,让你与自己的程序对抗,
然后,光明势力,通过战斗,
摧毁了黑暗势力的黑科技机器人,
帮助人们修改程序,输入新的信念,
世界再一次被拯救了
我以前喜欢听历史故事,喜欢看动物世界。
但是,我现在厌恶这些,这些都让我感到不快乐。
我要重新设定“理性本身”。
所谓的梦想,不过就是让你追着一个幻想奔跑,
然后,一个人来说,我可以帮助你,
然后,一个人来说,我可以要挟你,
你的梦想不仅对你重要,对别人也同样重要。
:
当用语言和思想来研究语言和思想时,如同用眼睛看自己的眼睛,当看到的时候,发现其实是别人的眼睛。
假设语言最初的作用是用来反映客观世界。
但是,语言却是可以脱离“反映客观世界”而独立存在的。并且像客观存在那样存在。比如“某某公司”这种客观世界不存在的东西,事实上是存在着的,比一个单独的底层人的存在更加真实。
语言除了表达客观世界,还可以表达想法,但很多时候,这想法就是“头脑里声音”。是头脑制造的说出来之前的语言。
而这“头脑中的语言”与“存在于头脑中想要表达出来的意思”并不是同一件事。
当然,这些意思你也可以不想表达出来。
所以,有这三样东西
客观世界,头脑里的语言和头脑里的意思。
语言既可以不对应客观世界,也不对应“头脑中的意思。”
它可以单独的存在着,然后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它更多的意思。
这样的语言通常被称为“文学艺术。”
这也是语言艺术家们的表达方式。
在语言的艺术范围之内,语言可以矛盾没有逻辑。
因为,“它本来没有意思,它的意思来源于你的理解”。
如果小强昨天说他喜欢美女,今天说他不喜欢美女。
你问他哪句是真的?
他说的美女是谁?长什么样?
如果是抽象概念,什么样的算美女,什么样的不算美女。
小强没有说过,他自己也没想过。
那么,在这个前提下,问哪句真哪句假?是合理的吗?
当小红听到小强说了一句话,小红知道小强的意思其实也是等同于小红相信,肯定小强是这个意思。
当我们听到别人说了一句话,我们得到的意思可以说,来自于自己的判断:“他是这样的意思。”
是不是可以说,是我自己赋予了别人说的话的意思?
:
在人类的世界里,语言具有“实体性”。
比如,特朗普是美国总统。
实际上,在客观世界并没有什么东西叫“美国总统”。
但,我们会说,特朗普是美国总统。这是事实。
语言具有了“客观等效性。”
你获得了一个“名号”。这个客观世界并不存在的名号,与客观世界这些真实的东西一样真实。或者说更加真实。
:
语言由两部分构成,声音(文字)和意思。
什么是意思?通过区别法可以得到,
比如,cat,当你不明白它的意思的时候,它就是声音文字。
明白和不明白所差的那个就是意思。
举例:猫是一种可爱的动物。
这句语言的所指是什么?
猫,此处是一个抽象概念。
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同样在客观世界也没有对应物。
如果说,这句语言的所指不是它的意思,而是另外的东西,那么,是什么?
举例:小强说,把左边白色凳子拿来。这有一个具体所指的凳子。
但很多语句并不是这样的。
一个问题在你问之前并不存在,
答案在回答之前也是不存在的。
这样的说法可以成立吗?
通常,把客观世界作为观察对象,
语言和思想都是复印客观世界的工具。
问题,答案都是语言。
问题与答案共同构成一组信息,来反映客观世界。
有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是:这信息与客观真相的符合程度?
但有没有可能,有些语言根本就不存在“与客观真相相符程度?”这样的问题。
语言可以只是语言。
比如,小强说:猫是可爱的动物。
小红一定要问,哪只猫?
是你家的猫?还是我家的猫?
是小花家的猫吗?
还有,“猫是可爱的动物”是表达客观世界的事,还是小强头脑里的事?
小强头脑里的事,算是客观还是主观?
:
比如一些寺院。本来说免费吃住修行,
如果从营销的角度来说,
想要招徕一些大功德主,
但往往出现的问题是,会招徕很多需要心理治疗,又没有太多钱的失业者,
当然,很多事情都是叠加的,并不是说他们内心就真的是不欢迎。
如果,你住了之后没有拿钱,护法居士可能会在群里说一说,但他不代表寺庙,是个人行为。
有些特别小的庙,先说不收费,然后告诉你,占用常住罪过很大。
人是有宗教性的,有钱人从吃喝玩乐中得到的快乐是有限的,这样的快乐往往也会伴随着心灵上的空虚感,
这还不包括像吸毒这种,其实最后被辖制了,你不吸,就让你难受。
宗教就是让人们,或者说让有钱人以减少吃喝玩乐为代价,来获取心灵上健康的快乐!
:
其实,我能够做到几天什么都不做就好了,
打坐的意义也许不是修行,
就是你坐在那里,没抽烟,没喝酒,没看小黄片,没有偷盗,没有骗人,没有玩手机,
我们常常独立的看一件事,来判断这件事的好坏,
当然,这样也没有错,
但是,比较法才是更真实的判断法,
举例:如果我说,在战场上要努力让自己不被敌人打死,这句话应该是对的吧
但是,如果向前冲是死,后退也是死,当然是往前死比较好了,
因为,“什么都不做是不对的”这样的观念深入人心,
所以,为了避免“什么都不做”,结果却做了不好的事,
相对于,做一些有害的事,比如一些明星吸毒,
还不如把吸毒的钱,捐给寺庙,到庙里小住,净化心灵,
寺庙不管是否真的灵验,其实都是一种生活方式,
前一段,看新闻有几个富婆强奸一个小伙子,之前还有富婆们玩死了一个男妓的事儿,
如果,她们把这钱捐出来,放生,打坐,念经。生活也会过得更健康一些,
其实,寺庙生活就是一种健康的娱乐方式,
有些事情就是要通过比较法才能判断是否正确和具有合理性。
:
语言和语言所指很难将两者剥离开,
比如,理由,它的两个部分语言和语言所指很难说清楚。
还有原因,这世界上本来没有原因,为了认知这个世界的方便,创作了“原因”这个概念。
举例:一个人出了上联,一个人出了下联,
下联是被创作的,还是本就客观存在而被描述的呢?
同样,问题的答案,“为什么?”的答案,也是如此,
是回答的时候产生的,还是原来就客观存在而被描述的呢?
答案是语言还是语言所指,还是两者都是?
所以,宗教上说的“神的名就是神本身”是不是就是从这个思路来的?
平安喜乐:
小强的目的是:拥有自由和尊严。
方法是,获得钱。
代价是。付出自由和尊严。
处在这样的模式当中,患上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也是合情合理。
平安喜乐:
概念真的很重要,理论,信念都是以概念为基础的,
一个宗教不仅仅是给你一个神灵,让你无助的时候,可以跪拜,
最重要的是可以给你一个信念系统,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判断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并以此来屏蔽各种胡言乱语,颠三倒四。
平安喜乐:
所谓的自律其实并不存在,
你没法与自己的程序对抗,
除非你的程序真的认为这件事比另外一件事重要。
如果,不能改变“什么都不做是错误的,有罪过的”这样的想法,
在没有正确的事可做的情况下,就会做错误的事。
但是,这样一种观念由于小正为了避免劳动人民懒惰,长期的灌输。
实际上,并不能在很短时间改变,
需要不断的向自己输入这样的信念:
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做,不抽烟,不喝酒,不嫖不赌,不偷不骗,不与人相互作恶,这是极大的善行。
当这样的观念成为了你程序的一部分,它赋予了你“什么都不做”具有高度的合法性,
这时候,就不需要自律了,
自律就是试图与自己的自动模式对抗,
那种认为:我只要决定不做这件事,并执行它,那么我自然就完成了没有做这件事。
这种想法其实是不成立的。
如果我说,我决定做美国总统并执行它,我就成为了美国总统。
这当然不能成立。
在印度电视剧里,奎师那说,如果观念不改变,行为也不会改变。
其实,有些时候,观念改变,行为也不会变,因为有肉体的程序在推动它。
就像掉进坑里的人,没有人拉一下,自己大概很难蹦跶出来。
求助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医生,我们可能都活不过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