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求学经历是前半生唯一值得骄傲的事情。完全按照我年少时甚至是幼年制定的计划在执行,但是当计划进行到终点以后,反而感受到了阵阵迷茫与空虚。
我出生于1995年,一个河北与山东交界处的一个小村庄里。1995年-2000年是我的整个童年,那是一段相当丰富的经历,虽然时间相对已经比较久远,但仍然有不少记忆非常深刻的历史片段,本文不多论述,等有心情详细写一篇我的童年。
2000年6月,具体哪天不祥,时间久远,实在记不得。只知道,从那一天起,我开始踏上了求学历程。我清晰的记得开学那天,是我爷爷送我上学,学校距离我家大约好远好远,差不多是我幼时一个人能探索到的区域边界。当然远是相对而言的,实际的距离也就500米左右。入学第一天我看到了很多小伙伴,各式各样,千姿百态;有紧紧抱着妈妈的腿嚎啕大哭的;有鼻涕流到嘴边也不会擦拭的;还有坐在小板凳上咣当骑马的;而我睁着无辜的眼睛,看着眼前一片热闹的景象。爷爷把我送到就走了,这里的所有一切都是陌生的,但是我不慌,可能当时还没有学会什么叫慌。就这样,我开始每天背着小书包,独自一人上学。我记得是这个时候,爷爷告诉我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当时我只是记住了,并不懂什么意思。我其实算不上天资卓越,只不多有点小聪明,但是也足够在这一亩三分地考个第一名了。印象里,这一年学前班加六年小学的考试中,我只有两次考了第二,貌似是碰到对手了。在小学期间,我就展现了别的小朋友没有的优点——自学,而且自学能力还很突出。我能在一个假期的时间里自学完下个学期一半的课程,然后利用学校的时间学完另一半课程;而且没有意外情况从来不带作业回家,都是在学校写完在回家。当时自学没有老师教,家长也很少管我,也许是我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吧,或者,我喜欢一切成竹在胸的感觉。经常一本新的课本发到我手里,没过几天,我都已经把课本里课后习题做完半本了,然后故意带着不懂问题去问老师,可能我从小就是一个心机Boy吧,哈哈。
2007年6月,这是小学升初中的时间,在我当时的世界里,我有四个选择。县一中、私立的育英中学、职教中学、镇中学。县一中是最好的中学,入学方式只能自考,其他的都比较容易搞定。然后我就认准了一个选择,毫无疑问的县一中。别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想的,可能是家长一直以来的影响,也可能我就喜欢这种征服得快感。当时县一中放出口风,全县只招收两百人,至今不太清楚当初有多少小学生,但是以一个县30万人口的基数来算,怎么也得二三千人吧。十人选一人的概率也算的上是希望渺茫了,毕竟我上的只是村里的小学,而县里还有不少知名小学。四个选择我报名了两个,县一中和育英中学。随后就参加这两所学校组织的考试,这应该是我出生以来的第一次挑战,当然相对于高考自然是不值一提的,但是对于12岁的我来讲,的确是大事一件了。得益于我幼年的天分,自小就对数字、数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记得当时我们只考两门:语文和数学。县一中的考试结果,语文分数记不得了,但是数学分数我一直牢牢记着是116分,当时满分是120分。这个分数不值得骄傲,因为当时考试的时候,根本没有碰到解决不了的难题,一切都是那么得心应手,结果还是粗心了。当然最后没有影响大局,县一中的考试中:我考了第72名,成功拿到录取通知书;育英中学自是不必说,不仅通过,还可以免除800学费。很有意思的是得知结果后,我们校长带我们去镇中学参加了一次考试,结果前十名中,我们学校有7人,当然第一是我。
从2007年的那一年来看,我的升学经历简直容易的毫无感觉,但是缺乏挑战对于后来的路来讲,的确没有丝毫的好处,反而养成了一副自以为是的性格,这个缺点影响了我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