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秋分时节昼夜等长、寒暑均分,天地间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人体易受秋燥侵扰,出现口干、乏力、情绪低落等不适,若想维持身心平衡,需紧扣顺应节气、收敛养藏的核心,从饮食、作息、运动、情志四方面精准发力。
一、润肺食材巧搭配,少辛增酸护健康
玄中易饮食调节:以“滋阴润燥、少辛增酸”为要。秋燥易伤肺津,日常饮食可多选温润食材:银耳炖百合能润肺生津,缓解咽喉干燥,蒸梨配冰糖可清热润燥,改善皮肤干涩;芝麻、核桃则能滋养肝肾,预防秋燥引发的便秘。同时需减少生姜、辣椒等辛辣食物,避免发散肺气,适当吃山楂、石榴、葡萄等酸性食物,助力收敛气机,保护肺脏功能。脾胃虚弱者还可搭配山药、南瓜等健脾食材,忌生冷油腻,减轻肠胃负担,让身体在“润”与“收”中保持平衡。
秋日滋阴润燥食材制作步骤
银耳炖百合
准备干银耳 15 克、干百合 10 克、冰糖适量。
银耳用温水泡发后,去除黄色根部,撕成小朵,用清水洗净备用。
百合用温水浸泡 30 分钟,洗净沥干水分。
把处理好的银耳放入砂锅或电炖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1 小时左右,至银耳变得软糯黏稠。
放入百合和冰糖,继续炖 20-30 分钟,直至百合熟透、冰糖完全融化即可。
蒸梨配冰糖
选取新鲜雪梨 2 个、冰糖适量。
雪梨洗净后,在顶部 1/3 处切开,作为盖子。
用勺子挖去雪梨中间的核,形成一个中空的腔体。
在中空处放入适量冰糖,盖上雪梨盖子。
将处理好的雪梨放入蒸碗中,蒸锅加水烧开后,放入蒸碗,大火蒸 20-30 分钟,至雪梨软烂即可。
芝麻核桃糊
准备黑芝麻 50 克、核桃 50 克、糯米粉 30 克、冰糖适量。
黑芝麻和核桃分别用小火炒熟,放凉后将核桃去壳取仁。
把炒熟的黑芝麻和核桃仁放入料理机中,打成细腻的粉末。
糯米粉用少许冷水调成无颗粒的稀糊备用。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冰糖,大火烧开至冰糖融化。
倒入调好的糯米粉稀糊,边倒边搅拌,防止结块。
再倒入芝麻核桃粉,继续搅拌均匀,小火煮 5-10 分钟,至糊状浓稠即可。
山楂石榴汁
准备新鲜山楂 100 克、石榴 1 个、蜂蜜适量(可选)。
山楂洗净,去除果核和蒂部;石榴剥开,取出石榴籽。
将山楂和石榴籽放入料理机中,加入适量清水,搅打成汁。
用滤网将打好的汁过滤一下,去除残渣。
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蜂蜜调味,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山药南瓜粥
准备山药 150 克、南瓜 150 克、大米 100 克。
大米洗净后,提前用清水浸泡 30 分钟。
山药去皮,洗净后切成小块;南瓜去皮去瓤,洗净后切成小块。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泡好的大米,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大米开花。
放入山药块和南瓜块,继续小火煮 20-30 分钟,至山药和南瓜软烂、粥变得浓稠即可。
二、秋分作息调整指南:顺 “阴阳平分” 天时,践行早睡早起与适度小作息调整,需贴合“阴阳平分”的天时,做到“早睡早起、适度小憩”。秋分后白昼渐短,阳气收敛速度加快,建议每晚22:00前准备入睡,早晨6:30-7:00起床,让身体随阳气收而静养,随阴气长而储能。若白天受“秋乏”困扰,可在午后小憩15-30分钟,既能缓解疲劳,又不会因睡眠过久打乱昼夜节律,维持精力稳定。
1.贴合 “阴阳平分” 天时:秋分后作息宜早睡早起,午后小憩解秋乏。
2.随阳气收敛调作息:秋分早睡储能、早起养阳,适度小憩稳精力。
3. “收” 与 “养”:22 点前入睡、辰时起身,短时小憩抗秋乏。
4.遵循昼夜节律调作息:秋分早睡早起顺阴阳,午后小憩 15 - 30 分钟解疲劳。
三、贴合秋分 “收敛” 之道:运动忌高强度大汗,散步太极等温和项目更养生
玄中易认为,秋分后阳气渐敛、阴气渐生,人体肺气易随秋燥而耗散,肝气易因秋凉而郁结。调节气机需紧扣“敛肺疏肝”:
肺气敛养:可借自然之气助收敛,每日清晨或傍晚至公园、林间,面对东方或西方(玄中易中对应肺金之气的方位),闭目深呼吸,吸气时想象清气入肺,呼气时排出肺中燥浊,每次10-15分钟,助肺气肃降,避免燥气伤津。
肝气疏解:秋景萧瑟易引“悲秋”之情,致肝气郁结。可按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或践行“琴棋书画”之雅事--玄中易视此类活动为“以情养气”之法,能疏解郁结肝气,让气机在“收”中不失通达,避免“敛而不畅”。
秋分时节的运动需遵循 “温和收敛、忌大汗耗津” 的核心准则:
这一原则源于对季节特点和人体状态的顺应,此时气候渐燥,人体津液易受损伤,运动方式需以 “养” 为核心,避免过度消耗身体能量与津液。
禁忌缘由:高强度运动伤津耗气
秋分运动忌高强度项目,因高强度运动易导致大汗淋漓。从中医理论来讲,“汗为心之液”,汗液的过度流失会损耗身体津液;而秋燥本就容易损伤肺津,双重作用下会加重身体亏虚,可能引发疲劳乏力、口干咽燥等不适症状。
适宜方式及时长:低强度运动养生健体
建议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这类运动强度适中,既能活动筋骨、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机能,又能避免因剧烈运动导致的津液耗损。每次运动时长控制在 30-40 分钟为宜,可在清晨或傍晚气温适宜时进行。
运动后护理:补水维稳津液平衡
运动后需注重身体调理,可适量饮用温水或淡蜂蜜水。温水能快速补充流失的水分,淡蜂蜜水则兼具补水与滋养功效,二者均可帮助及时补充运动中消耗的水分,维持身体津液平衡,避免秋燥加重。
四、安神、情志契合秋分宁静之性,涵养心神正气,
玄中易视“神为形之主”,秋分时节心神易因“阴阳转换”而浮动,需以“静”养“神”,守住心神平衡:
静神养性:可践行“坐忘”之法,每日午后静坐片刻,摒弃杂念,想象自身与秋日晴空、田野相融,让心神随秋之宁静而沉淀;也可赏秋日桂香、观稻田金黄--玄中易认为“秋景之'实能安养心神”,借自然之“静”与“收”,抚平心神躁动,避免“神浮气散”
情志调和:秋属“悲”,易生低落情绪,玄中易主张“以喜制悲”--可与亲友小聚,分享生活趣事,或参与轻缓的集体活动(如太极、八段锦),以积极情志中和“悲秋”之气,让心神在“收而不郁、静而不寂”中保持安定,实现“神安则气顺,气顺则形健”的平衡状态。
情绪稳定的重要性:身心和谐的基石
中医理念强调 “心平则气和,气和则阴阳调”,充分说明了稳定情绪对身心的重要意义。稳定平和的情绪能保证气血顺畅运行,促进体内阴阳平衡,是维持身心和谐状态的重要基石,也是秋分时节养生保健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玄中易的秋分调衡,并非刻意干预,无需刻意进补,不必盲目折腾,而是顺着节气的节奏调整生活方式,让饮食、作息、运动、情志与自然同频,让身心随天地的节气敛藏而动,在气、行、神的协同调养中,合与道归于正,方能在秋分时节守住平衡,安稳度过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