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白码字变现
今早在某知名微课网站看到一篇帖子,名为“裸辞百万年薪,写作3个月躺赚一套房”。原本对这类题目视而不见,由于正巧接到的一条信息让我决定进去一探究竟。消息是未曾谋面的粉丝通过微信发来的,她说看到我的文章写的还不错,询问如果拜我为师将来她写一篇稿子的收益会是多少?我坦诚相告她自己写作时间并不长,不清楚稿酬的问题。紧接着被质疑作为地区社群第一运营官怎么会无法提供变现渠道?说是明明在某训练营的宣传文案中看到字数明码标价。
正因如此我打开了那条链接。文章大意是苦哈哈的上班族不如副业赚钱多,写作变现月入3-5万,当然小白也可以做到只要你买了这套视频课程。咦?好像我这么一写你也不会产生购买课程的冲动,但那些实际阅读原文的人们又是如何被变成“韭菜”收割了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可以先来想一想魔术。不论怎样的魔术是不是都是假的呢?它又被称为“变戏法”。即便我们知道看到的一切都是假的,为什么还会专注的观看?甚至花钱购票去现场观看?如果我们能了解魔术的秘密是否也可以揭开这些营销文案背后的秘密呢?再进一步,如果我们掌握了这种影响他人的“套路”,是不是也就可以做到轻松赢得你的关键客户了呢?
【2】源于魔术的影响力七步
好莱坞极受欢迎的魔术师邝大卫在他的著作《征服》中写道:“魔术是一种有关权力的艺术,在你的精心设计与观众的赞叹敬畏之间,永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操控。如果你的操控刻意强化或赋予自己权力,而让观众蒙受损失,那它就是一种欺骗。不过,如果你把魔术当作一种工具,用它合理地训练或引导观众,那你就值得被视为英雄。”
在创意、创新爆发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更好的位置,吸引更多的关注,以便展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不过大多数人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即使某一次的展示成功也难以复制。现在来从魔术征服观众的视角试试这7项策略吧!
1、制造落差 2、装载信息 3、设计故事
4、错误引导 5、暗示选择 6、预期心理 7、安全退路
让我们回到之前那条营销文案中,开篇它写道:“存钱抵不过2%的通货膨胀,如果有100万的存款20年后的购买力也只等同于当下20万左右。”第一步,在大家熟知的信息中制造认知落差,让对方产生好奇,开启主动探寻下去的意愿。然后给出“写稿副业可以月入3-5万”的数据支持。第二步,装载新的信息。既然你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那我就来告诉你吧。将我预先希望灌输的内容在此刻装进你的头脑里。接下来文章讲述了一个二宝妈如何失去工作没有经济来源被婆婆嫌弃,之后翻转活出成功的自我状态,只因为看书写稿。第三步,设计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选择故事角色足以引起目标群体的共鸣将其带入情景。
然后文中抛出一些收入截图和快意生活的照片。这时就在完成第四步,错误引导。看到视觉冲击的图片,你仿佛觉得里面的主角就是你。在做完这步之后紧接着把我要推销的课程放进来。这时,我在完成我的第五步,暗示选择。我并没有强行推销你什么,只是把成为那个理想状态的方法告诉你,来不来花钱上课呢?你做主。只要是自己选择的,即便结果与预期不同大家也不会过分宣扬我是个骗子,因为认定我是骗子的同时也贬低了你自己的智商,所以,在这里就等于上了保险。但是,都不报课怎么办呢?第六步来喽~预期心理。我知道你的担心是效果,我马上放出大量的成功案例来干扰你的判断,想必一系列的操作你应该会就范啦。
这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的忽略了最后一步:安全退路。不论前面引导过程设计的多么缜密,还是要给自己留下撤退路线。在营销文案中,最终它写道:“即使不用它来变现,课程总是可以帮助你提升工作学习能力的”。言外之意,不能变现也不能责怪课程,总有在训练营中成功变现的人。但课只要你上了,多少都对得起缴纳的费用,所以各位小主就安心吧~
这种让绝大多数人蒙受损失的做法,就如邝大卫所说它就是欺骗。我们要擦亮眼睛识破这种骗局。当我们希望使用影响力7步策略时,也要遵守合理地训练是为正向引导客户,展现真实的自己。
【3】展现我的“人才驱动”
我的工作是企业人才驱动,当面对新客户需要介绍服务内容时,我这样运用七步策略:培训对于企业并不陌生,为了使基层员工具备快速到岗的能力硬技能的培训是企业最为关注的。但,随着VUCA时代的到来,工业生产力转向知识生产力,员工的态度及意愿成为提升企业产值最核心的动力将必然替换可复制性的流程操作。谷歌、苹果、特斯拉、GE、迪士尼、阿里、字节跳动这些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如果才能让中国的传统企业也像这些企业一样富有生命力呢?在2019年给某大型国企旗下一家分公司制定及实施的“人才驱动战略”项目历经6个月,将其营业额提升100%。业绩提升了,公司全体成员开心的同时更加珍惜团队,用他们的话说,经过这一战彼此结下了革命般的友谊,没有哪一种培训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更不可能达成这样的结果。
当然选择哪一种管理手段都是可行的,只要能达成目标就好。“人才驱动”只是填补了传统的通识类培训不能与企业绩效挂钩的空白,让成员自动自发的挑战不可能。这种新模式的培训形式不仅需要项目发起者具有开拓精神,同时需要企业领导的鼎力协助。根据以往的经验,在项目整理实施过程中即便最终业绩没能实现翻番,但被锻炼过的团队工作能力和积极主动的意愿都被大大提升了。以前人像机器一样工作,现在机器需要像人一样工作。因为,只有人具有自主的服务意识。
你的目标客户是谁?你想呈现怎样的产品给他?也来试试影响七策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