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了六年的感情,最终还是栽在了40万彩礼上。”一个男生在社交平台上发了条帖子,配图是和女生的微信聊天记录。
在这条帖子的评论区里,迅速聚集了上千条留言,有个人分享自己也是,称自己谈了半年,女方要彩礼差不多二十万,自己拿不出这么多,想分手了,目前在挣扎阶段。
人生百态,众说纷纭。有人说彩礼都拿不出,就不要结婚了;有人说我不打算结婚了,每个月赚的钱自己根本花不完;有人吐槽现在相亲是市场,婚姻是交易。
一:结婚成本下的男性困境
彩礼本是古代“纳征”的延续,寓意男方对女方家庭的感谢与责任,但如今在部分地区,它逐渐异化为攀比的工具——“隔壁家女儿彩礼25万,我家不能比她少”,这种心态让彩礼金额水涨船高。这其实就偏离了“彩礼”的本质。
作为女性,我理解女生们对所谓的保障的诉求。同时,在彩礼的争议当中,女性也被默认为“利益方”,其实有些女性也夹在“家庭期待”和“伴侣压力”之间左右为难,另外,除了男生有被物化的感受,其实部分女性也是有这种感受的。
不合适的双方都不能打破困局,以及无法看见对方的无奈和焦虑时,双方就站在对立面了。男生因高额彩礼觉得女生“物质现实”,女生因男方对彩礼的抗拒觉得对方“不够重视”。这种相互看不起的情绪,进一步推高男生们的“退出游戏”意愿。
这里不得不提到网上一些添油加醋的短视频,我看到过一个视频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坐在一辆豪华内饰的豪车上,然后文案是“从出生到现在,你小子过得这么舒服,全靠你妈当初不是恋爱脑”。
“终于有人看懂我了,我不仅拜金,我还想不劳而获”、“谁给我钱花我就爱谁”,评论区里类似这样的留言不在少数,还获得了不少赞。
因一部分喜欢不劳而获的女生掀起的网络风潮,极有可能带偏那些对自己没有清晰认知的人。这种情况下,很多男生也一竿子打死所有女生。
相互看不起的情绪愈演愈烈,然后形成恶性循环。男生的“退赛”让女生对婚恋安全感更焦虑,进而可能通过提高彩礼来寻求保障;而女生对彩礼的坚持,又会加深男生对“女性物质”的偏见。这就促使更多人选择逃避。
三、想要打破彩礼之困,就要为爱减负
如今的局面,想要破解这个问题,我觉得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个人、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和男朋友今年要步入婚姻,所幸的是我们都是同个世界的人。我觉得三观契合、互相包容、愿意共同奋斗的决心,才是婚姻长久的基石。
彩礼本应是婚姻的“祝福礼”,而非“拦路虎”。真正的婚姻,从来不是一场关于彩礼的较量,而是两个相爱的人,携手对抗生活的风雨,共建属于彼此的温暖港湾。
你对彩礼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