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常止,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书上说,止于至善,就是到达完美的境界。但人们常说,世间没有绝对完美的人、事、物。因为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可以说此人此事此物是绝对完美的。那些自称完美的人,必然是骗人的。所以,完美不可信。

因此,我不喜欢这个解释。特别是,这个解释要求太高,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不适宜,也不可行。

老子说,知止常止。其实用另一种意思解释,就是,做事要有节有度。比如,有一句话说,事当快意处须转,言道快意时须住。知道应该停止了就停止,我觉得,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这个止,就是止于至善。朱熹也说,辞达即可,不贵多言。过多就不是至善了。

又比如说刚柔,刚能成,但过刚易折,柔能和,但太柔则无立,所谓在刚柔之间找到那个点,恰好能够刚柔并济,那么,就是至善。往刚的方向靠拢,但又没有达到折的地步,止住了,就是止于至善。

俗话说,宁缺毋滥,这个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如果能够不缺不滥,就是至善,由少到多,止于不滥,就是止于至善的了。

如此类推。我只是借用,作为方法而已,没有歪解经典的意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善是世间最高智慧 释门大和尚的最高境界是开悟成佛; 道家牛鼻子的最高境界是位列仙班; 儒家最高境界是成贤成圣; 玄...
    善法道阅读 5,180评论 0 1
  • 止于至善,是指的最完美的境界,它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果说要给他找一些近义...
    雪秀_728f阅读 4,003评论 0 2
  • (一) 翻看一本之前看过的书,光阴的辙痕清晰可见,已泛黄的书页和便签辉映着蒙尘的心事。 便签上,用着幼拙的字迹写下...
    qingqianshiguan阅读 2,999评论 0 0
  • ? 一、事理当然之极 《大学章句》中,朱子点明“至善”是“事理当然之极也”。短短七个字,就将“至善”之意解释清楚,...
    优祺和平阅读 8,577评论 0 0
  • 带着怀疑的态度去看书,我一直认为不是对作者不尊,而恰恰相反。看书就是与作者进行无言的心灵互动,不管是谁写的...
    水亦宽阅读 7,682评论 5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