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莉普·津巴多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了两辆完全一样的车子,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克朗克斯区。他把停在布朗克斯区的那辆车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车子一个星期相安无事。于是,津巴多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后来,詹姆斯·威尔逊&乔治·凯琳又做了另一个实验,进一步论证了如果环境中不良现象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效仿,甚至变本加厉的结论。以一幢有少数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户不及时修理,就会很快出现更多的破窗,最终可能会被闯入,甚至发生纵火。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比如:有一堵墙上被乱画了一些图案,没有及时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会布满了各种乱七八糟的涂鸦。所有以上的现象,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破窗效应”。
这让我想到了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延伸到企业管理中,也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比如:公司规定上班时间必须佩戴工牌,在员工手册中也有明确标示如果不戴工牌罚款20元/次。最初,一两个员工没有照做,发现并没有受到处罚,管理层也没有任何态度;一个月以后,不戴工牌的员工就会从一两个发展到几乎一半的员工都不戴工牌。因为,员工对此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规定是可有可无的,并且由此去试探管理制度中的其它底线。
因此,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播一种信息,这个信息必然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反之,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氛围,也将塑造出良好的结果,并使这个结果能够保持与传承。
在管理上,我们在鼓励与肯定良好行为表现的同时,也要避免:尽量不要打破第一扇窗,如果打破了,请及时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