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巧,不巧,难道它(money)在等我?(肖奈大神脸( •̀ω•́ )✧)大三了,晚上还要上晚自习,不情不愿还是不得不去,跟漂漂一起打打闹闹到了宿舍大门口。另一个室友晓晓喊了漂漂一声,而我继续往前走了一步,然后不确定地喊了一声“我好像捡到十块钱。”(我确定我的声音惊动了旁边值班室的阿姨。)“交给阿姨,”漂漂说。“我不,为啥交给阿姨?”语气里都是捡到宝的守财奴劲儿(这句阿姨好像也听到了 囧)
走出宿舍后,另一个室友晓晓说“我妈说捡到的钱不立刻花掉会带来灾祸。”我不知这句话包含着善意还是浅薄的酸气,只得笑嘻嘻地回着“我没这种观点,谁的观念只对谁自己有效。”
可是“我妈说捡到的钱不立刻花掉会带来灾祸”这句话背后的心理机制却勾起了我的思考。
⑴觉得“会带来灾祸”说明心里有恐惧。毕竟恐惧导致迷信嘛!就像古代人认为女人当官会给国家带来不幸;吃饭敲打碗碟会变成乞丐;临考前遇到谁家白事一定会落第等等一样都是毫无道理的迷信而已。而恐惧的背后又是对一件事的不了解在作怪!简言之,无知导致恐惧,恐惧导致迷信。
⑵“要立刻花掉”就是要赶紧脱手的意思嘛。既然我不了解这突如其来的东西究竟是福还是祸,那就要赶紧把烫手山芋扔给别人——典型的逃避型+贪小便宜型心态。
⑶“捡来的钱”就是不劳而获的东西,不劳而获的东西总是让人感觉心里不踏实。为什么?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no pains,no gains”,甚至被教育“你付出了也不一定有收获。”就是说,无论有没有收获,要想得到收获,付出是一定的!却没有被告知遇到不用付出就有回报的情况——比如捡钱,怎么样办?
综上所述,“捡到的钱不立刻花掉会带来灾祸。”这句话如何形成?因为从小被教育“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不付出一定没有回报”。所以只能理解“付出→回报”这一思维模式,当遇到“不付出→回报”这种情况就不了解,也就是无知。然后就无知(对应“捡钱”)→恐惧(对应“赶紧花掉”)→迷信(对应“会灾祸”)。
这一观念根深蒂固,所以我们潜意识里都轻贱了自己的付出,也迷信所谓的付出,甚至能容忍付出没有回报却不能容忍不付出竟然有回报!
当然了,我绝没有把捡到的钱当成回报的意思。只是我最近看了《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对书中所说的两位爸爸的观念颇有感触。富爸爸一生致力于让钱为自己工作,而穷爸爸一生努力为钱工作。
不同的观念也导致了截然不同的人生。穷爸爸就像上文中有“捡到的钱不立即花会招灾”观念的人一样,迷信自己的付出也轻贱自己的付出。他会勤奋工作以赚钱更多的钱财,当需要更多的钱时,他会更努力的工作,然后赚的钱更多缴纳的税收也更多,负债也更多,最终一生都在负债的泥淖中挣扎。他认为付出才有回报,更多的付出才有更多的回报。他眼里富人轻而易举地得到大把钱财是贪婪不公的。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
富爸爸让钱为自己工作,致力于购买资产,让钱生钱,自己不用理会,自己的资产就会给自己带来大笔的财富。他没有去每天辛辛苦苦地给人打工,没有为他人的公司或者政府勤奋的工作,也可以享有大笔财富。这很类似“捡来的钱”的情况。但无疑,富爸爸是个值得尊敬的资本家,他兢兢业业且诚实善良,绝不是投机取巧之辈。只不过,他的努力表现在积极购买资产而非负债,从而让流动的钱给自己赚回更多的钱,这是他财商思维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