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摘要:
掉沼气坑的小洁九死一生,还好,终于被救了回来。
接上篇:“纪实小说 | 加油啊,李志英(32):小洁的生死一线”
第二十六章:经和回家(1)
1955年,经和被一根粗大的草绳捆住双臂,以劳改犯的身份被遣往新疆。转眼近30年过去了,期间经和只回过大窑坝一次。
犹如晴天霹雳的二十年劳改,没有把经和打懵。刚到新疆的第一年,他提起了上诉。改判很快下来了,二十年改为两年。
两年后劳改结束,却因兵团人员吃紧一直不能离疆回乡。直到志英初三那年,经和才得以把玉兰接到了新疆一起生活。
66年底,背负劳改犯女儿的身份四处求职失败的志英,对家乡实在失望,也远赴新疆和父母相聚。
彼时,经和已离家十一年。这十一年,活泼懂事的志国没有了,妻女也未曾得到生活的善待。作为丈夫和父亲,经和心里的痛无人身受,也无人能够感同。
但命运大神并不罢休,只给了这一家三口两年的温暖时光。69年,玉兰罹患子宫癌,因已晚期求医未果回老家休养,志英随即跟着返乡照顾。经和留在新疆。
玉兰的病一直没有起色,费尽最后的心力替志英订下婚事不久就去世了。临去前嘱咐志英不必让经和赶回来。说经和的工作不容易,不好请假,别让他太为难。
直到77年,小洁已经可以下地走路,经和才终于得了十天假,回了一趟老家。
这次回乡,距55年离开那日,已二十二年有余。
村里村外的人听说经和回家了,络绎不绝地上门来探望。想着扣除往返时间,父亲在家呆不了几天。志英便和沐道张罗着拼拼凑凑弄了两桌小菜,请两边较近的亲戚和一些乡亲来家里坐坐,也好让经和与老伙计们聊一聊往事和未来。
席间,大家都感叹着时间的流逝,对着经和说着各种挂念的话。
而挂念经和的,却不只有这些熟识的乡亲和亲戚们,还有某一个或两个神秘人。
当晚聚会结束,志英带着孩子们歇在了环屋,沐道则陪着经和住在正屋。
一夜无话,第二日清晨志英进厨房做早饭时,发现后门虚掩,锁扣旁的篱墙上有一个碗口大的洞。
她暗想不好,回到正屋叫起了沐道和父亲。两人从床上跳起,抓起各自的外衣摸索。果然,沐道包里的十几块钱没有了,经和带回的两百多块钱也一分不剩。那是他十来年的积蓄啊,从千里外的新疆捂紧口袋揣回来。谁曾想,却自己家里,被本该最亲的家乡人撬开门扒了去。
这一个或两个家乡人是谁呢?他们也不知道,这或将成为他们一辈子不可获解的秘密。
经和虽也寒心,但无论如何,志英还算美满的小家给了他些许安慰,让他能够放心地再回新疆去。
转眼到了1981年,也是沐道上大学的最后一年了。志英照常脚不沾地地出工、种菜、卖菜、做家务、接缝纫活计……这天,她在江边等渡船,遇到了好久不见的大妈。
志英的大爸去世后,大妈改嫁给了侯医生的爷爷。也是在改变志英一家命运的那一年,侯家爷爷和经和一起被“发配”到新疆。还算幸运,两人一个被分在25兵团4连,一个被分配在25团5连,距离很近。因是同乡又沾着倒拐的亲,远在新疆的这二十多年,两人一直相处很好,每逢周日便一起吃饭、聊天或是相约外出。是彼此身在外乡的精神支柱。
这年,侯家爷爷提前回了乡。志英和大妈的这次相遇,是侯家爷爷回乡后的第一次。
大妈看着志英,迟疑地张了嘴:“志英啊,我有个事想给你说。但你爸又不让我说……”
志英听着大妈的语气不对,“说啊,为啥不给我说,肯定要给我说三,啥事嘛?”
“……你爸生病了,病了好久了。我们本来说要给你讲,他一直不让。说你忙得很,有三个娃儿,沐道又不在家。”大妈接着说:“说给你讲了也没用,你又不能去新疆,还白让你操心。”
志英脑子有些发懵,几年前父亲回来时身体还挺好啊。每次来信也总说一切都很好。“有多久了?”志英问大妈。
“病了有一阵子了。”
父亲到底生了什么病,大妈也说不清楚。但志英能猜得到,如果不是病得厉害了,侯家爷爷也不会跟大妈提。
志英抓紧时间赶完集,中午回家立马写了介绍信到生产队去盖章。
那年月大家都还没有身份证。如果需要外出,工人要在单位开介绍信、农民则需生产队出具介绍信。介绍信中要包含有姓名、年龄、成分、户口所在地、外出理由……等等。有了介绍信,才会被到访的单位接待,才能入住旅店。
志英匆匆写好介绍信,赶到生产队申请盖章,之后是大队,然后是公社。三个鲜红的章一个也不能少。
公社办公室设在龙盘镇上,志英一路紧赶慢赶,终于在公社下班前把所有的章都盖好了。接着赶去车站买了第二天到县城的车票。
从公社赶回家,志英立即打包好行李,给幸儿交代了要看护好弟妹。又赶去婆婆妈和大嫂处,告知了父亲生病的事,拜托她们帮忙照顾一下三个孩子。
第二天一早,志英就出发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