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最喜欢水边看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绕了一圈北方,我回到江南。我在江南,又是春天。溪水边,少不了桃红柳绿,桃红绚烂,如果没有绿柳条的点缀,那江南的春天就太浓艳俗气,太脂粉味了。
那时的我还不懂得离别,也还不懂折柳送别。记得门口清溪边有一棵棵柳树。他们年纪不小,佝偻着身子铺向溪流,树皮嶙峋,颜色昏暗,但枝叶却高高举起,没有细细长长像发丝般的长条,他们不叫垂柳,叫杨柳,他们显得阳刚伟岸。种在溪边,守护着溪岸,和脚下的岩石一起,刚柔相济,站成堤坝的一部分。
立春了,光秃秃的柳条上就会无中生有,在料峭的春寒中,最早带来春的气息。
一颗颗柳芽爆出,从若有若无,由小到大,干瘦的枝条不再枯槁,笼上了一层日渐浓郁的鹅黄,即使在四季不缺少绿色的江南,柳条的那份清新总唤起人们无限的欣喜和希望,水边的柳条每一颗嫩芽都是春天的号角,却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因为柳绿将带来桃红,将带来艳阳鸟语,你只需等待,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一颗颗柳芽最终长成一片片狭长的柳叶,就到了暮春时节。每一棵柳树都已经穿上了盛装,碧玉般的嫩叶,在渐渐热情的阳光中褪去青涩,变得沉稳持重,铺天盖地,形成葱翠高大的树冠。手拉手,肩并肩,一排排的柳树,就像绿色的长城拱卫着江南的一条条溪流、江河,一直奔流,向着远方,水流不断,绿意无限。
这时会有一团团的白色的柳絮飘飞,如雪花被风卷着东一头西一头的乱窜,落到水面上,和早衰的柳叶混在一起,随着水流漂浮,仿佛天空白云投下的影子,到水中去听鱼的絮语;有一些就自由飘飞,飘飞到溪滩的卵石上,绿草上,有些就此扎下了根,来年春天就会有一颗颗孱弱的小苗探头探脑,几年就会出落得落落大方,亭亭玉立;还有一些就飘飞到人家的院子里,落到晾晒的雪里蕻上,从冬长到春的它长到极致,一棵菜如花也如林,晒蔫后裹盐腌制可让平凡人家餐桌不寂寞,度过没有青菜的日子;落在竹筛子上晒着的冻米糖上,那是过年的存货,已经不太松脆,需要阳光的热量让它重获生机,让那份甜美在唇齿间作响;也落在酱缸上,酱缸上蒙着一层白纱布,里面的酱料咕嘟咕嘟冒泡,浓郁的酱香徐徐涌出;还落在晾晒的各种棉被棉袄冬衣的上面,绵软的太阳光把它们喂得胖胖的,暖洋洋的,它们慵懒地舒展着,在竹竿上在椅子上在篱笆上,等着到阴暗的柜子中去做漫长的梦;落在黑狗黄猫的头上身上,就像给他们戴上了花;落在白发祖母的白发和蓝色单衣上,那朴素的棉布蓝衣,和腰间的土布围裙一样,是最经典的蓝地白花……
拂堤杨柳醉春烟,放学回来可以放风筝。孩子们用后院竹林里的竹子为材料,自己剖成篾条,缠成不同形状,自己用面粉搅成浆糊,买来白纸糊上,写上“飞向未来”, 风筝拖着长长的尾巴,用过年写春联剩下的红纸做成长红尾巴,歪歪扭扭,飞上蓝天,飞在春风里,飞在柳烟上,就这样放飞了梦想和童年。
没有老牛,也没有牧童,但每个孩子都可以吹笛。折下一枝柳条,用小刀环割一圈,就可以褪下一副树皮,用小刀截取一段一段,斜斜地削去一部分,就成了一只只简陋却精妙的柳笛,在少年的唇间,在喧腾的气息中,它就会唱婉转或激昂的歌,一支支少年的歌,或灿烂的明媚,或浅浅的忧伤,唱给春天,唱给鸟雀,唱给蜂蝶,唱给溪水,唱给阳光……
他们的脸上汗津津的,他们的头顶正顶着一个个柳条编成的帽子,上一个时刻他们在溪滩柳林中,完成了一场模拟的激烈的狙击战,溪水中漂浮着鸭鹅,它们嘎嘎的叫着,欣赏着欢谈着……
杨柳岸,晓风残月。月牙是别在柳树浓密发间的美丽发卡,宁静的夜晚中水风徐徐,鸟儿,还有蚊蝇小咬,在柳林中积聚着力量,他们咀嚼着大人孩子的欢声笑语,等待着新的一轮春阳的沐浴,等着和我们相遇。
早晨上学路上走过堤坝,傍晚沿着堤坝走回家园,那一堤岸的杨柳,默默伫立,深情凝望,那清新蓬勃绿意流进了我们的心里,像那溪中的春水脉脉流动,流向遥远,留下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