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成长,以及帮助成长“,读了王维审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句话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头。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追求自我设定目标并朝这个方向奔跑,但往往有些时候你会发现这个方向未必适合自己。“当老师的,教什么课,很多时候不是由所学专业来决定的”,王老师本是历史专业,但却成为一名数学老师,创造了优异的教学成绩,但却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遭受挫折。这件事让他审视自己,明白成长是需要方向的,而它的方向出现了偏差,这时候则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王老师在文字中找到了自己,在叙事中感到反思,甚至成长。反观我两个月以来的教师生涯,本以为成为语文老师的我,却意外成为一名数学老师,这让我一开始难以接受,但在教学的同时,我重新发现了学科的乐趣,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教学成为我未来生涯中努力的方向,我也在尝试换方向后得到了成长,并争取不断进步。
而成长不光存在于教师本身,更彰显在孩子身上。孩子需要我们。在迷茫中独自前进的孩子们更需要我们与他们一起同行。王老师“不会的同学请举手”这一事例,让我是印象深刻。在听课过程中,任课老师问了一句“不会的同学请举手”,有一只小手怯怯的举了起来,老师并没有注意到角落中这只一直举起的手,依旧按流程往下进行。这句话成为了教学环境的过渡语言,而非必要环节。课上的举手有两种情况,会的同学请举手,和不会的同学请举手,老师往往希望看到第一种,根本不会在意那些怯怯的举起的手,那些孩子下了多大的决心,鼓足勇气举手却无人关注,他放下的手不仅是手还是下次再举起的勇气。回想自己的课堂,我并没有做到对孩子的完全正视与帮助,往往我的目光都聚集在成绩好的孩子身上,而忘却了那些我们没有发现的最需要帮助的孩子,那些默默承担着失败与困惑,在迷茫中独自前行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我们。这需要我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得到改善。
“教育就是成长,以及教育帮助成长”,教育就是帮助人慢慢获得成长的动力,慢慢完成对生命的体恤和对自我的成全。教育之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不断在体验中慢慢学习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