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精神”不过时
王 润
“蹭”着电视剧《繁花》的热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报道了周书田、黄和钦、叶林、鲁建娣等四位余姚老一辈企业家的事迹。他们就像《繁花》中的一群浙江老板一样,吃尽千般苦、走过万里路,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为“四千精神”提供了最生动的解读。“四千精神”是老一辈企业家的精神写照,今天,“四千精神”依然有发扬光大的必要。
“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这四句话形象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广大浙江企业家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面貌。余姚同样如此。改革开放之初,余姚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绝大多数缺少资金、设备、原材料和技术人才。当时的乡镇企业负责人和供销人员面对困难没有退缩,靠着勤劳、智慧、坚韧和开拓精神,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为余姚今天雄厚的工业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几十年过去了,“四千精神”依然没有过时。一代又一代企业家精神的积累、沉淀,“四千精神”的内涵已经变得十分丰富,笔者以为,“保持信心”是“四千精神”内涵的一部分。几十年前,老一辈企业家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一个原因是他们信心满怀,相信翻过高山就是一片坦途。今天,企业面临的形势与几十年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困难面前,企业家该保持怎样的精神状态?那就是发扬“四千精神”,树立决不服输的信心。只要信心不倒,办法总比困难多。
信心比黄金更可贵。多一分信心,就多一分爬坡过坎的勇气,多一分攻坚克难的力量,多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多一条化危为机的出路。当然,保持信心绝不是蛮干乱干。在保持信心的前提下,企业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仔细谋划、科学决策,按照企业实际,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创新力度,生产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迎接“繁花似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