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闷久了,出去买个烧麦吃。
下楼的时候,闻到一股熟悉的气息,加上熟悉的温度,仿佛穿越到了多年前的大学校园。
广州的冬天,早晚冷,中午却可以热得穿短袖。午后时间里,气温刚刚好,像极了大学校园中江南的春天。
那段时间,下午课后,很多同学都会选择从远处绕一圈,围着思镜湖边散个步,然后回到寝室。如果肚子饿得早,就会直奔食堂去。
新校区刚建成那会儿,校园是非常空旷的。走在路上,除了嗅到被烈日暴晒的余温,还能通在呼吸的过程中,感知到江南的湿气。
和4,5点不同,一到6,7点的时候,校园里就开始变得热闹起来——运动场、排练室、还有陆续上晚自习或晚课的人群,加上校园广播制造出的氛围,让人瞬间感觉身处2个世界。
和下午顶着烈日上课不同,傍晚时分,去教室的路上,是十分惬意的。
除了日常的学习,我偶尔也会带点闲书,比如宋美龄的传记在教室里看,和她“共享”另一个在遥远美国的大学校园,印象中,她除了记录很多三姐妹的生活,更多的就是在美国求学的日子。
而自习前的时间,我也很少老老实实待在教室,而是和学生会的人打趣儿、聊天,扯扯淡,等铃声响。
大学的自习室是很安静的,除了学霸扎堆区,还有带电脑做PPT区,玩手机睡觉区……两节自习中,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每到这时,我就会和爱抽烟的朋友们,来到阳台谈论第五代导演和中国的电影现状。违和的地方在于,我自己并不抽烟。
短短的10分钟里,我们在走廊,会见到各种人来来往往、匆匆忙忙。
有的人,一个急刹甩尾停好自行车,然后把《大学英语》卷在手里,一个箭步往楼梯冲刺——不用怀疑,他们应该是突然接到点名的“情报”,然后拍马赶到;有的人,会和我们一样,在走廊站着,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影只,在抽烟、发呆。有时候,我们两边的视线会撞上,然后友好点头示意。
作为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学校,那种自由的氛围,直到现在都让我神往。是的,对待其他可以不认真,但一旦提起自己的专业,每个人都很自豪。
印象中,我有去旁听过一堂设计艺术学院的讲座,当时的我尽量安安静静入场,但从进门起,就发现自己是“外人”——这里的同学,很多身上的服装都很有特点,一看就是精心搭配和准备过的,而我,万年不变的运动服,如同一只毛茸茸的小鸭子,闯进了一群天鹅扎堆的领地。
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记得一次混班上选修课的时候,老师让迟到的同学表演才艺,然后那个同学走上去,不拿话筒就唱出百万调音师的效果。当时的我想,这些同学的“唱歌”跟我理解的“唱歌”,完全是2个概念。
写到这里,我想,今天闻到的熟悉气息,就是艺术的气息吧。
突然,回忆戛然而止。记忆的门,今天营业时间已到。
“欢迎下次光临。”守门的人对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