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写写读《遥远的救世主》过程中的感想,但总觉心浮气躁,竟然看了好多天都没看完。
这部被拍成《天道》神剧的小说确实给人带来很多思考,网上一搜也有很多摘抄和解读。很多解读也直指心灵深处想表达的欲望,自认为还没有深度思考,只是些肤浅理解,不便做过多评论。
目前为止,对“五台山论道”时智玄法师对丁元英入木三分的具体评价印象最为深刻,可以说在整部小说中正因为他的这种贯穿始终的性格,才让整个故事跌宕起伏。
一番论道之后,智玄法师评价丁元英三气居中: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这个十分之气,生动深刻地还原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丁元英形象。
如果从丁元英身上的十气进行自我反省,能获得一些“道”上的领悟,再落到“术”的层面,也能够实现自我修炼。
静气:丁元英可以从私募基金中抽身,在没有空调的房间“宅”下来,并不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贵气:最大的贵气是面对非同等层次的农村里的各种人都以礼相待,不颐指气使不自以为是,谦虚谨慎,虽然被当作是被依靠的贵人……
杀气:依照自然规律,把握事情本质驰骋商场,一切尽在掌握大胆破局的气场……
痞气:从烟酒女人到对女人的失去兴趣,直到小丹出现,帮王庙村不如说是帮小丹,最终依然摆脱不了一个“情”字的品性。这就是智玄法师说的再进一步就可得道,丁元英说自己是啥货色自己知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在自己身上,是怎样的十气,才能让自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越想越觉相距甚远,越思越有文化距离。暂时不做深入剖析,待想得稍微明白些后他日再论……
好困……还是余留一些空间,时不时思考思考也不错。
最后摘抄丁元英的几首诗词,留下一些思考的线索。
1、《自嘲》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这首词让丁元英酒桌上找回面子,让一帮自称是文人的陪客尴尬不已,羞得赶紧退席。博得芮小丹芳心。
下面是芮小丹的解析:
没见过世面、没有学识的人。偶然的机会登上大雅之堂。
自我陶醉地卖弄藏经阁万卷之一的皮毛学问,坐井观天的一孔之见。
志向远大到戏弄功名,彻底超脱的至高境界。以海为斗量度人生福祸,何等的胸襟!
忽然一摸口袋自己的钱比别人的少。破口骂娘了,都是世道的不对。
2、《悟》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丁元英和韩楚风一起上五台山希望有机会拜访一位佛法造诣精深的大师。就是这首《悟》敲开了高僧大门,比10万元还管用。
一番论道之后智玄大师改了上半首: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写完之后智玄大师放下笔,说:
“此‘天’非彼‘天’,非众生无明之天,亦非众生无明之命,此乃道天,因果不虚,故而改字‘方知’。
修行不落恶果虽有信无证,却已无证有觉,已然是进步。能让迷者进步的经即是真经,真经即须务取。
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
智玄大师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的“勿”改成了“务”,把原句的“悲、喜”改成了“生、灭”,把原句的“哪个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缘”。
九个字的改动,理虽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气却全然不同,即灭嗔怒、我慢,直指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