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蓝色衬衣终于熬不住了,尽管妈妈将磨破的领子翻了面,可袖口和肘部也磨破了,后肩与后身的衔接出也撕开了两个大口子,可能被洗衣机强力抻拉的结果,虽然缝线的地方还紧密着。而且所有的白色扣子,仍牢牢地钉在它们一直存着的位置,七个大的主扣儿,两个小领扣儿,还有一大一小的备用扣子,一直想星星那样闪在我身上。我喜欢它的颜色和质地,总能令我想起大海的沉静与朴实,它的纹理也非常像海边的沙滩,有一粒粒浅色的颗粒感。OLD NAVY 商标下还镶嵌着三颗黄色的五角星,孟加拉国生产,声称原装牛津衬衫,EST1994。
坐在图书馆看了两个小时书《最接近生活的事物》,跳过第一章“为什么”,直接看第二章“严肃地观察”。作者例举契科夫的《吻》,还有一篇《管家》中女孩心目中“如两只摆动的大白鹅的乳房”,告知要用人物的思维去塑造人物的视角,或者说病人眼中的太阳或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必须思考与探索。为什么我们那么喜欢作家的一些句子,因为句子所描述的画面,尽管非常普通,但是在那个背景下,是陌生而新鲜的,这种感觉勾连出读者的潜意识。可我做不到,一方面是能力不及,另一方面似乎不怎么愿去追究其实人物的内心世界,懒得用另一画面注释此场景。
摘抄纳博科夫:二流的作家只剩下对司空见惯之物的花哨装饰:他们不关心如何重新创造世界;他们只想尽其所能从事物的既定秩序中,从小说的传统类型中压榨出精华……但是真正的作家,让行星转动、临摹沉睡的人并热切地摆弄熟睡之人的肋骨的人,那种作家没有特定的价值观:他必须自己创造价值观。我理解这里的自己是人物自己,那个虚拟的主语,而他的情感和言行必须真实,仿佛就是邻居,就是亲戚,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令读者深入其境地感知他们栩栩如生。从某种意义上说“用语言临摹一位可能活着可能死了的模特:这幅画任何时刻都会变成一幅静物画。”
这两天的阴雨绵绵,算作春雨春云吧。儿子照的证件照片比护照上的好一点,没有那么垂头丧气的嘴角,睡不醒的眼睛,但仍比不过他学生证上瞪大一双好奇愉快的眼显得那么精神。当时,他又是学生会工作又是团委工作,还有建模小组,还有太多干不完的事情,现在的模样比佛系青年还佛系,应该有一大半是药物作用的结果。他像木头人一样被我带去做出生公证,还有外交部的认证等等,冒雨跑了三趟。路上他问我是不是头一次这样马虎忘带结婚证,和妈妈的证件,我点头说不止第一次,还有很多次,那目光和口气似乎惊讶于“老师怎么会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