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上的是初中还是小学?是即将高考还是要参加中考?成绩排名几何?这些都是明明白白我可以看得到的。
而你的孩子心理是幼稚无知的,还是成熟稳重的,或者是处于青春期的彷徨的,我们却根本看不到。
这是今天在参加船长航线,听到的最有启发性的一句话,可能我们只关注看得见的学业发展,而忽视了看不见的心理发展。
在我看来这句话可能是许多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源,是很多家庭问题的痛点,或者说这是一个死穴,很多人根本就不能去碰触的。
前几天还看到一个视频,一个母亲和她的刚上小学的8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一个剧烈的矛盾,他们互相打斗,简直像一对仇人一样。看了我们都觉得特别的心寒。
其中最让我触目惊心的一个场面是那个儿子在被母亲打骂之后,紧紧握住双拳,睁着两只血红的眼睛,嘴巴里面发出woo像野狼一样的嚎叫声,然后冲向他的母亲,拼命的捶打着他的母亲。
甚至打的不够的时候还拿起了工具,从床板从床头拆下了一个木头来打他的母亲。简直让人觉得惨不忍睹。
那个母亲,最后无奈的停下了自己的无力反抗,自己在那边埋头痛哭,感觉疲惫无助失落,那一刻她真正感觉到了自己是被生活击败的失败者。
而其实这个事情的起源仅仅就是,因为母亲看到孩子正在写作业的时候——母亲是全程在跟踪在监控的,当她看到孩子在那边没有动笔好像是在那边思考的时候,她就急了,她会过去骂那个孩子,吼叫自己的孩子。
而当那个孩子假如说要去打游戏的时候,则母亲就会拼命的厮打自己的孩子。因为在她看来,孩子的学业是第1位的,这是看得到的。而孩子的心理感受心理状态是怎么样的,她是不会考虑的。
她自己也没有办法顾及到孩子的心理,她的眼里只有孩子的成绩,孩子的作业。这真的是一件非常令人困惑的事情。
其实在这个母亲的失控的行为的背后,有着一座冰山。这个母亲和她孩子的互动方式是用打和骂,他们已经没有爱的语言的交流了,他们只剩下了原始的野兽一般的本能,就是看看谁的力气更大,谁的暴力程度更强。
这个时候,母亲的感受是愤怒无助失望。导致她产生这种感受的是,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无时不刻的要专心的去学习,这个孩子不应该有任何出轨打游戏不专心的现象,那是不被允许的,这个就是她对孩子的行为的一个观念,或者不如说,一个执念。
也就是说她不允许孩子出任何的错误。当我们知道一个母亲有这个执念的时候,我们知道矛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不和谐的种子早已经种下了。
而在这个感受的背后,是这个母亲内心也有自己的期望值,她期望孩子能够变得优秀,她希望孩子能够在学业上面有所成长。至于心理状态,那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
而在这个期望值的背后,是这个母亲的渴望。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她渴望自己的工作得到家人或者其他人的认同和肯定。
或者换一句话说,她内心极度的缺乏爱。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通过让孩子变得更好来获得大家对他的肯定和接纳。很显然的,这个结果是不可能的,这个期望值和这个渴望是都要落空的了。
超级育儿师试着用舒缓这个母亲情绪的方法,让这个母亲平静的下来。通过扔白色盘子的方式把这个母亲内心的一些负面的情绪去除掉,比如愤怒,压抑,不满困惑,以及一些负面的情绪全部的通过盘子扔到对面的墙壁上,随着这些白色盘子被扔到墙壁上,丢得破碎的时候,这些烦恼似乎也随之而去。
然后超级育儿师接着让这个母亲扔红色的盘子,红色的盘子是这个母亲希望能够获得的一些美好的东西,比如说,她希望能够健康快乐自由,能够跟孩子搞好关系,能够每天进步一点点。通过把这个红盆子丢到对面墙上。释放她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超级育儿师让这个母亲释放了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试着描绘了自己美好的形象之后,这个母亲的心理压力马上减少了不少。
现在她似乎获得的一些力量,她从超级育儿师的身上看到了一个新的可能性,就是即便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她依然还是有力量走出自己的困境。
她所要做的就是首先释放掉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接纳自己内在的力量,因为我们明确知道,其实并不是这个母亲内心没有爱,只是她用错了爱的表达方式,她用错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当然的,适得其反。
她一直不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所以她自己的内心是缺乏爱的,这也导致她没有办法给予孩子足够的爱,这是所有问题的关键,一个没有爱的人,那她也没有办法给予自己的孩子爱和关怀。
她只能看到可以看得到的东西,比如说学业,比如说孩子做小动作,比如说孩子不听话打游戏,这些都是看得到的,而且她的眼里只有孩子的这些缺点,因为她想要的是让孩子立马变得更好,让她不知道让孩子变得更好是需要各种要素一起协作的,仅仅从孩子的行为上面入手,那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可能产生反作用力的。
所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首先让这个母亲的心里先充满爱,先让她得到爱和支持,肯定她对孩子的那份爱和关切,让她自己有力量相信自己可以做改变,这是第1步。
这第1步完成了,那么这个母亲才有力量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才能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才能够搞好和孩子的关系。
所以,关注看不见的心理状态。这是比关注孩子的学业更重要的一步,因为往往是看不见的东西决定了一人看到的东西。
这个案例非常明显的说明了这一点。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学业排名成绩的背后,其实我们更加应该关注看不见的孩子的心理状态,他的感受,他的想法。然后我们要反思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关系、价值观、感受、情绪等等,决定了孩子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成长。
所以关注孩子学业是很重要,但是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才是提升孩子学习的基础。
正是那些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决定了我们可以看得见的东西。
我是南星学生教育中心林老师
每日原创家庭教育文章第2年第364篇
2020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