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多么想看到家中一切和谐,而不是鸡飞狗跳,满地狼藉。有了孩子以后,感觉生活都被颠覆了,没有了自由,没有了时间,没有了耐心,从公主变成保姆,相信很多宝妈没办法接受这样的转变。
其实,假如我们能够读懂孩子的内心感受,那么,我们只需要用很少的话语,很少的时间就能成就一个懂事的、上进的、不粘人的孩子。
只是,我们需要时间去学习如何训练自己和培养孩子的技巧:
一、理解感受
情景:
妹妹:妈妈,我想喝酸奶。
我:那妹妹一定是很渴了。
妹妹:嗯,我特别渴(想让我同情她)
我:哦,真希望你还没有刷牙。
妹妹:对啊,医生说过刷完牙不能吃东西(牙医之前告诉过她)
我:而且,酸奶里面都有糖的,你的牙齿~~~(给她时间让她自己家思考,经历过牙痛经历的她应该能想明白现在并不是喝酸奶的好时候)
妹妹:可是我渴了,我能喝什么呢?
我:我们可以喝水啊,可以让你不渴。
妹妹:好吧,可我明天可以喝吗?
我:明早就可以喝了。
当孩子提出不当要求时,不要急着去否定和说教,这样只会让他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只有去理解她提出要求时的心理渴求,与她产生共鸣,让他知道你是明白她的,让他放松警惕;接着再缓慢的指出问题所在,让她自己思考解决方法,这样既能达到拒绝的目的,又不让他感觉受到伤害。
二、学会鼓励
鼓励往往是激发一个孩子进步的最好方式。但是很多家长却把鼓励和赞扬产生了混淆。
虽然是近义词,但赞扬可能会把孩子变成“寻求别人认可”的“讨好者”,而不是真正的为自己的能力而感到高兴。
赞扬情景:
孩子在一次考试中,得到了A
我:你真是个好孩子,我为了得了个A而感到骄傲
孩子心理活动:原来我得了A,妈妈就会骄傲(剥夺了孩子本身的自我成就)
鼓励场景:
孩子在一次考试中,得了A
我:这个A让我知道你为了它付出了辛勤努力。
孩子心理活动:这个A是我努力得到的,我是有价值的。
我们鼓励孩子,是为了让孩子看清事情本质,培养孩子自尊,这些都需要孩子从应对得到、失去、失望以及解决问题的大量机会中学到,自己总结与理解其中的意义,以及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我们家长只是在旁边做辅助作用而已。
三、制定计划
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另人快乐的事情之一,就算定期按计划陪孩子度过特别时光。我们都知道对孩子最好的礼物就陪伴,但是有些家长会说:我已经陪了TA足够长的时间了,我都没有自己的时间(懊恼、烦躁),但是TA依然不满足,到底要我怎样??
其实对于稍大些的孩子,家长根本不需要无时无刻的陪伴在他们身边,而是每天或每周在固定的时间给予高质量的陪伴,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与孩子约定:
每天晚上半个小时的故事时间或者游戏时间
每周一次的家庭娱乐时间(一起做饭、一起逛街、看电影等)
一旦这些形成了习惯,你会发现孩子会无比盼望特殊时刻的到来,在其他时间竟然也不那么粘你了,TA会学会自己找事情做,给彼此都留有空间。
每个孩子都是来到人间拯救父母的小天使,TA会让我们褪去稚气走向成熟,懂得如何承担、如何面对。所以,请给他们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时间,我们也要多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才能让小天使健康的完成使命,而不是转化为“小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