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奚梦瑶自曝被《女心理师》打动,还专门发微博呼吁大家关心妈妈群体。
回想她的当妈历程,确实挺不容易——
身材走形,事业暂停,担心孩子跟自己不亲……她患上产后抑郁。
即便如此,她还是在产后不久,抓住一切机会积极营业。
明星产后复出尚有种种困难,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我们身边的宝妈大概更像《女心理师》里的詹璐那样——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经历千难万险之后,早已身心俱疲,可当她想回到职场却阻力重重。
太多人把生孩子当成一个女人理所应当完成的使命,甚至无休止地催生二胎、三胎,但,却很少人真正站在她们的角度思考过:
女人生孩子,到底会对她们的个人发展造成多大的影响。
生娃之后
我的身体大不如前
生娃,妈妈们的身体健康首当其冲。
怀孕、分娩对身体的影响,多数不可逆转。
在电视剧《女心理师》里,二胎宝妈詹璐患上了产后抑郁,还有一大堆后遗症。
她会在接孩子的途中小便失禁,不得不承受周围人的嘲笑和挖苦。
会在大街上情绪崩溃,泪流满面,觉得没有活下去的勇气。
她觉得自己不正常,没有人能提供帮助,觉得自己没有未来。
因为缺乏情绪排解,她甚至把一切罪过归因于小儿子,萌生伤害他的冲动。
“都是因为他,要是没有他,麻烦就会消失吧。”
詹璐是电视剧中虚拟的角色,但我感受到的,是真实的心疼。
这个时刻处在焦虑情绪中,连看病都挤不出时间的中年妇女,分明就是无数宝妈的现实缩影。
而剧中提到的产后后遗症,还只是一小部分——
此外,还有撕裂、侧切伤、尿失禁、便秘、恶露、腰酸……
触目惊心,却真实在经历。
而这些,不仅是对宝妈们身体上的伤害,更是她们回归职场的残酷阻碍。
生完孩子才知道,生育,真的会切断女性的职场发展。
后台一位读者说,当妈之前,从未有过如此多的自我怀疑和否定。
对孩子哭声的无助,对孩子并不熟练和妥帖的照顾,不止会摧毁她作为妈妈的信心,甚至会让她怀疑起自己以后的人生。
她第一次感受到,生了孩子+不赚钱,人会急剧陷入严重焦虑。
“我觉得没人帮得了我,我就是一座孤立无援的孤岛”。
她特别想回去工作,想赚钱,想堵住某些人说闲话的嘴。但真正下定决心后,才发现自己的身体已大不如前——
丢三落四,记忆力减退,整天犯困,还不能久坐。
简历还没投出去,信心就已经少了大半,最终还是继续做全职妈妈。
很多人包括无数宝妈自己,都习惯用“一孕傻三年”来调侃女性生娃后的变化。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
记忆力下降、丢三落四,并不是因为生孩子本身,而是生完孩子后,照顾孩子的琐碎,连续几年睡不了整觉造成的。
如果这些都有人分担,她们不会比任何人差。
但话说回来,尽管来自自己身体的困难很多,无数宝妈依然选择努力克服,尝试回归职场,实现自我价值。
可现实是,重回职场的阻力,远不止于此。
生娃之后
他们让我相夫教子
在一个论坛上,我看到过一个宝妈的倾诉。
她生娃后恢复得不错,觉得可以让婆婆帮忙带娃,自己找工作赚点钱。
当她说出这个想法之后,不仅公婆不支持,就连老公也一口回绝了她。
“孩子没带好别想别的了,让人笑话!”
“在家带孩子吧,我赚钱养你。”
……
态度坚决,不可违抗。
她把这件事告诉了闺蜜,闺蜜的第一反应竟然是羡慕。
“你老公好宠你啊,都不舍得你上班”。
她没说话,沉默来了好久,那些被别人羡慕的事,在她心里却是困扰。
因为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虽然不上班,但是家里家务全包,家事全管,丈夫回家之后从不插手,真心累到崩溃。
不仅如此,还经常被家人唠叨:“不赚钱就没有发言权”“带娃其实就是在家玩”。
而且没有工作的这一段日子,她的心里一直都是满满的危机感——
长期和职场隔绝,全职妈妈的自立能力在渐渐退化,很容易和社会脱节。夫妻交流的话题也会减少,甚至在家的话语权减少,矛盾也会随之增多。
“到那时候,我该怎么办?”
有多少人和她一样,被家人劝着在家全职带娃,却被当做全职保姆?
那些不顾妻子意愿强行把妻子留在家的行为,无疑是以爱为名的绑架。
真正的爱是让妻子有选择权,想在家,要支持;想工作,也绝对不拦着。
要知道,一个刚刚经历生娃“磨难”的人,如果没有了家人的支持,要想在回归职场时重拾自信,真的挺难的。
让他们本就破碎的自信心,更加风雨飘摇。一个丧失了自信心的人,在职场很难拥有主动权。
“我是一个宝妈,凭什么和那些刚毕业的年轻人拼?”
在一档综艺节目里,一名宝妈面试时被问及期望薪资,她的回答特别戳心——
“期望薪资可能并不是我的主动权”。
是啊,一个刚刚在家休养了几个月的宝妈,没有工作上的持续积累,没有技能上的亮眼突破,更没有客户人脉,哪里敢奢求工作上的期望?
“能有公司要我就很不错了。”
找到工作就是胜利,这就是当前宝妈重返职场的残酷现状。
因为不仅别人这样认为,自己也能感受到这种差距,毕竟在他们看来,宝宝绑定的永远是妈妈,而不是爸爸。
热依扎当妈后,就一度非常自卑——
在片场,合作演员的标签是年轻、演技好、影后。
而她的标签,只是一个生了孩子的中年演员而已。
为了让自己保持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她把孩子带到剧组,闲下来就挤奶喂娃,上班时提前好几个小时开始试戏。
没有人问过,为何带娃工作的不是爸爸,而是妈妈。
因为在传统观念里,男主外女主内,妈妈本应该是带娃的主力军。
全职时,他们希望你相夫教子,成为一个好妈妈。
在职时,他们希望你能平衡家庭和事业,成为一个好妈妈。
这个社会对宝妈的要求真的太高了。
每个人当妈后,都要付出成倍努力。
她们期望用这些努力克服的,不仅是自我怀疑,还有家人和社会的偏见。
产假延长
真的是对宝妈们好吗?
很多人说,现在国家对生育的支持力度多大啊,很多地区都出延长产假的政策了。
先拿陕西的假期来说吧:
职工合法生育子女的,在法定产假基础上增加产假60天;女职工参加孕前检查的,在法定产假基础上增加产假10天;女职工生育三孩的,再给予半年奖励假,也就是说,生三孩可以享受350天的假期。
乍一看,是好事儿。
但仔细一想,这将会对女性的职场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只有产假延长,没有配套措施,企业全盘拖底。
很多企业表示:干脆别招女性了。
如今,女性面试被问及的第一个问题,很可能就是“结婚了吗,有没有孩子”。
女性在职场会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歧视。
有网友调侃说,已婚已育的耽误上班,已婚未育的怕你随时要孩子,未婚未育的怕你随时结婚,现在社会对女性真的太不友好了。
很残酷,但很真实。
在《女心理师》里,詹璐就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当她克服了产后后遗症,平复了抑郁情绪,鼓起勇气面试的时候,面对的却是企业的劝退——
他们的第一反应:这工作,当妈的干不了。
他们劝她回家带娃,做个全职妈妈。
“其实当个全职妈妈挺好的,至少能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成长。”
不问工作能力,不管工作经验,只因是宝妈,就把你拒之门外。
这公平吗?
前几天,吴晓波频道对于产假延长的解读,深入人心。
他说,
政策初衷想必是迫切希望鼓励生育,但如此安排,似乎忽略了“生育惩罚”对女性的影响。
女性生娃后,衣食住行花销、薪酬损失、人力资本损失都将由她们承担。
生的多,惩罚也就越多,而这些,不是简简单单的延长假期就能解决的。
而且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让企业对女性的戴上更厚的有色眼镜。
去年,就发生了这样一件让人愤怒的新闻。
一位在公司工作了6年的员工,因为要休产假,被公司挤兑,要求她在休息期间每小时写600字的工作心得。
一个错别字罚款50元,一句重复句子罚款100元,晚交或者漏交罚款500元。
每小时600字,一天就要上交4800字,这不比正常上班还累?
企业为什么这么做?
无非是觉得承担产假有点亏,无非是用这种方法逼员工主动离职。
当生育等于失业,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生娃带来的影响,谁还敢生?
生娃孩子之后,还能不能找到工作?
这都是现实的问题。
“我老婆生二胎已经被公司约谈了,勒令提前离职,不然给你调岗,劝大家谨慎!”
这样的留言数不胜数,透露这无奈和叹息。
有人想要二胎,但真的怕失去收入,养不起孩子。
这个看似把假期福利给了女性的政策,实际上也把育儿责任全部推给女性,就业市场全部给了男性。
女性想要重回职场,就更难了。
前段时间,三胎政策出台,网友们都在调侃一个词儿——
“民不聊生”。
大家给它赋予的新含义,戳中了太多人。
为那么不生?
排名第一的理由是“养不起”。
因为如果生娃意味着失去工作,生娃之后又被企业歧视,收入骤减,谁还敢生二胎三胎呢?
如果再加上家人不理解,不支持,想起生育满脑子浮现的全是担心和忧虑,又怎么敢毫无顾忌地生育。
她们不仅是妈妈,更是自己,如果在职场上就把女性的这条路堵死,后果只会越来越严重。
詹璐说,
在过去,我总是妈妈的女儿,老公的妻子,婆婆的儿媳,孩子的妈妈。
在未来,我想成为我自己。
也请家人、企业、全社会,都多给女性一点关爱,她们是家庭的中流砥柱,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女性不怕产后抑郁,怕的是情绪不被家人看见。
女性不怕重回职场需要多努力,怕的是根本不给我开始的机会。
女性在乎的不是产假长短,怕的是归来之时,那里再也没有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