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久没有提笔写文了,或许已经忘记了怎么写,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前几天,一个朋友谈起现在的年轻人,甚至有大学生表示“读书有什么用”,是啊,或许只有读过书的人才知道,到底有什么用。而我,很庆幸,虽然读得不多,但却一直没有放弃。
记得读书这件事没有人逼过我,小时候就很喜欢学语文,也乐于读一些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是想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的品味,开阔自己的视野。大学之前,仿佛一直是忙碌的,而且安慰自己:你是因为学业繁重才没有读书。久而久之,便意识到这样的习惯很可怕,所以在学业之余,也尽量去学校的图书馆转转,带回几本感兴趣的书。现在上了大学,时间多了起来,尽量让自己的灵魂跟上读书的脚步。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一句经久不衰的名言。但是我认为,读书与旅行,哪个都不可缺少,如果可以在旅行的路上带本书,大概是最享受的事情了。并且,我也实现了。
扯了这么久,和我要说的话题有什么关系呢。得提一下我最近看的一本书《罪与罚》。
对我来说,外国的文学一直很难懂,因为我始终难以融进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只能以我的理解来谈谈我自己的见解。本书的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以下简称拉)人生的第一个转角就是,为生计所迫,杀死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第二个转角就是最终在基督徒索尼雅的规劝下,投案自首,改判流放西伯利亚。而我要说的就是拉犯罪前后的心理状态。刚开始,我并不是很能理解他为什么要杀死老太婆,书中说是类比拿破仑,要为自己的事业打基础,但是索尼雅的一句话点醒了他“我们谁都不是法官,我们无权决定别人的生死”,之后他的状态便一直都是浑浑噩噩,害怕被别人发现,神经紧绷的他一直表现出病态的一面。新人物的不断出现愈发地刺激着他,好几次的脱口而出还是败给了恐惧。以及替罪羊的出现让他觉得可以侥幸逃脱,但最后还是没能逃过良心的谴责。犯罪前后的心态是他人生发生转折的基点。
拉在服役期间还是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要死去,以及当时自己为什么那么执着于杀死老太婆…其一切的根源在于因为自己对未来的向往。因为这种向往产生了犯罪的念头,因为对生活继续的渴望选择了服役。于是,他在人生的转角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每读一本书,就像在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环游了一圈,品味着他生活的酸甜苦辣,同时思考着自己的人生。我们时常在人生的转角处徘徊,犹豫,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迫使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可能是万丈深渊,可能是快乐天堂。
最后以我很喜欢的一句话结尾“我们不是因为快乐而歌唱,而是因为唱歌使我们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