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准备开启女性专题的,同时开始的还有波伏娃的《第二性》,结果因为三月份工作太忙,加上《第二性》是真的难懂,最后就在《水浒传》的间隙读了这本书。
这也是挺久之前买的了,大概又是看了什么书单推荐的。作者法拉奇,世界知名女记者、作家,一个活跃在战场上、政治家间的富有争议的传奇人物,有时也被视为女性主义的斗士。本书是本偏向自传的小书,通过写信给腹中胎儿的形式,记述了作者从意外怀孕到不幸胎死腹中这一过程中的自我剖析的心理变化过程。
不知是翻译还是我脑子不好的缘故,本书的前半段看起来不够流畅。不过到了作者为孩子写的三个童话故事,开始精彩了,尤其是最后一个童话故事,关于选择、希望、抗争,关于明天是否会更好,读起来甚至有一丝愤懑。再到最后,孩子胎死腹中,作者深受折磨,想象着对自己进行审判的章节,作者以男女两个医生、男友、女性朋友、老板和父母的不同角度,对自己、对孩子、对生命、对生存进行自我剖析,太震撼了。
作者以写信的口吻,其实也是在想自己发问。很多问题,作者也是在反反复复中寻求着答案。就像中间因为怀孕,作者不能抽烟饮酒,一度躺在床上不能行动,影响到自己热爱的工作时,作者开始疲惫、厌倦、愤怒,开始质疑最初自己遵从生命的呼唤选择留下你的决定,连续的关于孩子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发问,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焦虑,甚至得出了“我没有找到我应该拥有一个孩子的里有,我绝不会由于有孩子的缘故而觉得世界更容易让人接受一些”的结论。
作者最终在对自我的审判中,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尊重生命与自由,相信爱,并满怀希望。尤其是作者以孩子的“回信”表达出来,这一章格外的“温馨”且饱含深意。如果人注定要死亡,“为什么为了重返虚无而必须又要从虚无中露出头来”?因为生命的独立,因为自由的美好,因为不屈从与懦弱,所以你必要在这事件走一遭,去摘下木兰树的话,去尝一口巧克力,去看一眼明天。
文中金句太多了,摘几个“抨击”男性的,我深表认同!“如果你身为一个男人……你会有能力更加令人满意地提出那个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他也可能是个白发老妇人或美丽小姑娘的主张”,“父亲的身份,就像一碗精心配制的汤为你端上桌子,就像熨烫平整的衣衫为你放在床上一样。要是你结了婚,除了给孩子一个姓外,你什么都不会做;要是你成功地溜掉,就连这也可以一起免了”……
最后以作者总结的三个基本观点收尾吧。第一思考意味着痛苦,第二聪明意味着不幸,第三痛苦即生命的盐粒,没有它,我们也就不成其为人。
很精彩的小书,希望给正要孩子的我一些启迪。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