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乱世之中独占鳌头,首先必须有人才。为了将天下英才招入自己囊中,曹操不惜一切手段,网罗人才。在那个时代,首先会看这个人道德品行怎么样,可是曹操用人却与众不同,他只看重一个字,就是才。你有才,我就重用你;你没才,就早点滚蛋,哪怕你是道德模范,照样不要。曹操用人,最宝贵的一点就是,他能容人。
为了选拔最优秀的人才来协助他,曹操发布了三道求才令。
1、提出了“唯才是举”的口号
唯才是举,不管这个人有没有道德问题,只要有才,就可以推荐上来。
在第一道求才令里面,曹操提出了三个问题:
(1)如果一定要用廉洁奉公的人,那么齐桓公怎么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之所以能够在春秋战国时期雄起,成为五霸之一,与一个人有很大关系,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管仲。管仲这个人的个人能力那可是相当的突出,有能力帮助齐国和齐桓公,可是这个人非常贪财。据说他年轻的时候与朋友一起做生意,赚了钱以后,总是自己拿大头,分给朋友的很少。而且后来他做了大官以后,贪污受贿,家里很有钱。而且管仲与齐桓公还有私人恩怨,当年管仲射了齐桓公一箭,差点就让齐桓公一命呜呼了。这样的一个道德不好的人,而且还是一个仇人,要是你是齐桓公,你会与他一起共事,并且把重大任务交给他处理吗?反正我是不会用,这样的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让他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这就是我与齐桓公的区别,所以人家能够成为五霸之一,而我只是一介草民。
(2)当今世界上,是否还依然存在很多像姜太公那样的人才,满腹才华,却又被埋没在人群中,不为人所知?
(3)陈平那样的人,与自己的嫂子有一腿,而且手脚不干净,这样的人,如果不是遇到魏无知这样的人,是不是就会永远默默无闻了?
众所周知,陈平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元老,他足智多谋,为汉朝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生活作风却一点都不检点。年轻的时候就与他的嫂子干那种男欢女爱之事。不知道是他先勾搭他的嫂子,还是他的嫂子勾搭他,反正不人道,违反了人伦道德。都说兄弟妻,不可欺。而陈平就是兄弟妻,不客气。而且陈平到了刘邦手下之后,大肆的贪污受贿。这样的一个人,你敢用吗?
曹操提出了这三个问题,并让他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同仁好好的思考思考。然后提出了他的要求。你们给我大量的去挖掘人才,尤其是被埋没的,不管这个人是缺胳膊还是少腿,也不管这个人是偷鸡还是摸狗,只要有才,统统给我推荐上来。
2、对于偏才,不能偏废
曹阿瞒将人才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全才。有德又有才,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可是这种人可遇而不可求,少的可怜。譬如说阿里巴巴里面的蔡崇信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培养不出来的,也是轻易得不到的。甚至有人比喻蔡崇信是上帝送给马云的一份礼物。第二类就是有才无德的人。这样的人往往因为道德这一关过不了,很多都被埋没了起来。这样的人才需要大量的挖掘。
蒙牛的老大牛根生有句名言: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
有德无才培养使用,
有才无德限制录用,
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就算到现在,很多企业家还是很看重德这一方面。但是在几千年前,曹操就不看重这一方面了。曹操选拔人才的方式,有点像现在的素质教育选拔人的方式,注重挖掘人的特长,而不是要求方方面面都做好。鱼和熊掌有时不可兼得,你又想让马跑,又想让马不吃草,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如果他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他拿走一点也没关系,没必要鸡蛋里挑骨头,将人一棒子打死。
3、把唯才是举的才,具体到五大类人才
用思维导图说明下:
第五类人里面有个最著名的例子,此人就是吴起。虽然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可是这个家伙简直就不是人,用“不仁不孝”这样的成语都不足以来评价他。只能说他道德极其败坏,为了自己的学业,母死不奔丧;为了一个将军的职位,直接将老婆送上了西天。与小日本的的德川家康有得一比,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任何人。
以上就是曹操同志的“求才三令”。第一道求才令提出问题,第二道求才令分析问题,第三道求才令解决问题。三道求才令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
看起来是不是很符合马列主义哲学观。用实践来检验真理。看来曹操也很懂马列主义哲学。历史上求贤若渴的故事有很多,譬如说刘备的三顾茅庐。但是敢于公开招聘不道德之人的,曹操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看到曹操如此的招才故事,眼睛都被亮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