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由颜如玉。你好,我是伯爵。
昨夜,加班结束回到宾馆。冲个热水澡,跟BC君(心中的另一个小人)对面坐下,开始精分患者的私房对话。
BC:看了不少书啊
伯爵:从2011年夏至今,约2年半,看过约430本书,扣除其中70本漫画/绘本,约为360本文字书。这样平均下来,每年100多本是有的了
BC:又再摆数据。看起来看的挺快啊
伯爵:不难的,调整下习惯就好。从最开始无论到哪儿都背着包,包里放一本书;后来,换成kindle随身携带;再往后一本电子书会一式两份,手机里一份kindle里一份,如果有网页版,网页版再贴一份到收藏夹;到最疯的时候会同时带两本书,一轻松题材一严肃题材,严肃题材看累了切换到轻松题材的放松放松大脑,缓过来了再切换回去看严肃题材……上厕所的时候也可以看,等理发师的时候可以看,一个人去吃饭的时候等上菜的时候可以看,上下班的路上乘地铁也可以看,可以不玩电脑游戏不看电影但不可以不看……这样,书随时在手边,碎片时间一大把,每天左加加右加加,少则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多则三四五个小时;正常人的看书速度为300-500/分,看到一定量看“熟练”了可以看到1000+;再加上用看轻松的书代替完全合上书本休息。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任何一个不排斥看书的人都可以达到每年几十本或者百本的阅读量。
BC:这么多书,你都看过几遍?
伯爵:好像大部分都是一遍吧……
BC:每本书你都从头到尾看过了?
伯爵:是的
BC:记住多少?
伯爵:80%?50%?20%……我不知道
BC:我们来聊聊看。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
伯爵:好像有很多本的样子
BC:比如?
伯爵:比如……我想想……《游戏改变世界》、《哈姆雷特的黑莓》、《白夜行》、《不要因为走的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等等
BC:第四本书名叫做《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吧
伯爵:小错小错,“数小不究”
BC:那就说《游戏改变世界》吧。你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伯爵:这本书深入浅出地研究了“游戏”,从电脑游戏到现实生活中的游戏,从游戏的设计到游戏是如何影响到人与社会的。我从小喜欢玩游戏,但从来没有想过游戏是如何作用于我的。看了这本书才明白游戏原来是这样的一个原理,从如何设计一款游戏来理解游戏,很多扑朔迷离的地方一下子就懂了。而且,懂得了原理,无论是虚拟游戏还是现实游戏,我都能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它,这样让我不至于沉溺其中。
BC:哦,我也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你说你懂了它的原理,那么请问,你懂得了哪些原理?
伯爵:游戏之所以使人着迷,就在于它使用了“反馈机制”。通过反馈机制,人们会不断接收到刺激,从而会不自觉的对游戏产生持续的兴趣。而且如果反馈设计的到位的话,人们甚至会对游戏产生依赖,比如,那些能让无数人通宵玩的游戏。
BC:“反馈机制”是一个怎么样的机制?
伯爵:额……这我就不太记得了……
BC:那,你说你从游戏设计的角度看懂了游戏原理,那么游戏设计的一个大概流程是什么呢?
伯爵:额……这我也不太记得了……
BC:那你说这本书“深入浅出”的研究了游戏。那么,它是如何的“深入浅出”了呢?
伯爵:额……我不记得了……只是印象中觉得这本书对于游戏分析的很到位,但又能让我很容易理解他讲了些什么,所以用了“深入浅出”来形容它。
BC:好的,我明白了。那么说说书名最长的那本吧。这是本什么书?
伯爵:《不要》这本书可以看做是徐弘先生为陈虹先生整理的一本传记。陈虹先生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位电视制作人,像开创电视纪录片时代的开山作——东方时空“讲述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是出自陈虹先生之手,柴静这些新一代的新闻人也都是陈虹先生提携的,“感动中国”的点子也是陈虹先生提出的。陈虹先生评片是一绝,他的评片总会吸引无数人围观,是南院的一道风景线。
BC:那请你用几个词形容陈虹先生
伯爵:直爽,真诚,严谨,敬业,执着……这么一说好像记不太清了。陈虹先生真的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除了工作上的出众才能,平时对人也是非常诚恳,不留情面,但是句句是真金白银。对了,他是一个很纯粹的人!纯粹的让我备受感动。
BC:纯粹?比如?
伯爵:额,记不得具体的事例了……只记得当时看到那些事例的时候,那种内心的感受。
BC:好的。那我们回到看书这件事情上来。你为什么会看这么多书?
伯爵:小时候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就只能看书,逐渐的养成了看书的习惯。高二高三学习压力大了,而且老师也都反对看课外书,那个时候中断了一两年,直到到大二大三才又慢慢的因为一些机缘巧合又开始看了起来。一开始只是打发时间,后来可能是一时兴起也可能是被别人夸喜欢看书夸的,开始慢慢开始坚持看书。到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慢慢的分不清究竟是因为兴趣而看书,还是只是因为刷“看过”量而去看书。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也就积累起来这么多数字了。
BC:通过刚刚聊的那些,你有没有发现,虽然你的量蛮大,却只停留在“看”上,而不能称之为“阅读”,很多情况下你只是对于看过的书有一个大概的印象,理解了,却没记住,因此经不起追问。
伯爵:没错。之前没意识到自己只是一味的追求阅读速度,追求“看过”的书的增加速度(就像追求GDP增速一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受《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和《白骨精学习法》的影响,里面也有提到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因为这两个原因,就一心扑在“量”上,没太在意“质”的问题。当然,还有就是是还抱着“量变自然会引起质变”的侥幸心理,我也不记得这个观点有没有理论依据了。真正让我开始反思的的是前不久一教同学问我能不能推荐一些书的时候。我把看过的书单拉了一遍,好几百本书呢,一边小得意一边开始选书。结果看着看着,发现书单里的很多书,要么只记得讲了一个大概什么事情,具体细节什么的虽然涌到了嘴边却说不出来,要么就是只记得那本书的一些零碎的细节,却想不起来作者为什么写这本书。而且最后从三百多本书中选出来能推荐的只是二十来本,而且要我讲推荐理由的话,也只能支离破碎地讲个“这本书很感人”“这本书很开阔眼界”之类的话,若要再让我讲一个论据去支持这个论点,或者跟我深入讨论书中的某个场景或者某个论点话,估计十有八九我要缴械投降的。在之后的一个月,又看了一些书,在此过程中逐渐进一步意识到我的这个隐患,这才下定决心想要改一改看书的策略了。
BC:那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办?
伯爵:我准备翻一翻看过的书,把当时标了四星五星的书再好好品读品读。新书今年就不准备看多了,先预计二十本吧最多,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回顾老书上。而且新书也多挑一些不容易读的书吧,放慢一点速度。试试看,看看效果怎么样。还有就是今年少看一点书,感觉现在好像有点书籍依赖倾向。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多运动运动,多跟人交流,多跟朋友相处,学点其他东西。
BC:希望你新年有所改观。
伯爵:我也希望。
————————————————————————
昨天十点多开始聊,一聊聊到半夜两点。
今早白天爬起来刷牙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一件问题:看书在我眼中究竟是什么性质的?
像工作学习那样的正经事?
像看电影玩游戏那样的娱乐活动?
还是别的什么?
我确实要好好想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