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开培训学校发放的公文包,里面不出意外有一个笔记本、一套课表,还有一支笔。而出乎意外的是还掉出来一支笔芯。在我看来,校方向来“小器”,只会恰好发放必须的东西,多出的笔芯,有些不解,大概是采购多了,搁久了会变质,这样能“去库存”吧。
可我只猜对了一半,他们也许不仅是去库存,也确实是想多给你发一支笔芯。多发的原因,在记了三天笔记后我才知道,原来是这笔芯太不经用了。看着讲台上的PPT,满屏都是重点,我抓着笔就开始写着,一页两页,一堂课下来就记了好几页,如此三天后,在某个课堂里,突然发现墨水淡了,又勉强写出几个字,纸面上就只能看到一条透明的划痕,到这时我算是知道了,这笔芯果然用不久。
我换上校方配套的笔芯,这次我留心,时不时会看看笔芯里墨水的使用情况,每写一页,都会看墨水,好像是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就如一口渗透的井,几下功夫,就快要见底了,幸好这笔芯坚持到放学,还没用完,我打算回家去,带上自己的笔芯,以保证不会写到没墨水。
我打开好几个月都没有开过的抽屉,我的文具都会放在里面。如今,多数时候都是使用电脑办公,这些陈旧的文具,俨然成了摆设。抽屉里有种古旧的味道扑鼻而来,好像是一些物品在厌氧环境下产生的霉味。我从一个旧盒子里,看到一小捆笔芯,那被橡皮筋捆着的笔芯,正安静的躺在盒子里,一动不动的,好似沉睡的老人,在浑浑噩噩里,等待命运的终结。
看着这些笔芯,我顿时有些惭愧,也想起了这些笔芯的前世今生。具体时间我也记不清了,应该有六七年了吧。那年,我突然有了练字的冲动,看着同事们那一手好字,好像唯独我的字迹拿不出手,觉得唯有反复练习,才能让我的字迹不那么难看。在听信了网上那套“21天形成新习惯”说法后,真就相信自己能在一个月内,就变成一个写一手好字的人。也就开始了我的练字生涯。
有了一套字帖供我临摹,还需要大量的笔芯,我想当年人家王献之写了多少缸墨水,才写成书法家的。我没有那么远大的志向,不过也是要消耗大量墨水的吧。那天恰巧看到网上有买笔芯的,什么九块九一百支包邮,看着特别诱人。我那时候的想法是,不必管质量如何,只要量大,能让我坚持写完,我相信我的书写,一定会有大的改观吧。
我真就只花了九块九,买了那么一大捆笔芯,到货后,我就迫不及待将笔芯插出笔管里,开始尝试着书写。还真就如宣传的那样,书写很流畅,没有断墨问题,我想,等我把这一百支都写完的时候,就大功告成了吧。
我写呀写,套在字帖上,一笔一划将字写出来,不停地练,每天都要写几百上千个字。在天过去了,我照常写着,突然没墨水了。我看这支笔芯已经空空如也。想不到用这么快,不过也好,我相信只要把所有的笔芯都写完,那任务就完成了,我也确定我的字迹会更上一层楼。
不过,好像事情并没有朝着我预想的方向发展,我写了大约二十支笔芯后,工作突然多了起来,当时被安排去完成一项工作,短时间内没那么清闲,练字的事暂时搁浅,可谁知等两个月过去,我忙完后,却又将练字的事抛之脑后,即便想起来,也失去了兴趣。其实后来,我还是偶尔会写字,便这已经不是从前那样的练字了。
再后来,又是陆陆续续地将笔芯用于抄笔记,写会议记录等事情,那本就有些不经用的笔芯,总是隔些日子,就消耗掉几支,终于在某天,只剩下不到十支了。
我将这几支笔芯攥在手里,想着过往的事,好像那年说过要将笔芯用完的,好多年后的现在,终于可以如愿了,那是曾信誓旦旦说出的话,以为能顺利办成的事,硬是拖到这么久之后,才算完成,我感到释怀,也有些嘲讽吧。曾经的许诺终于兑现,未来几天的课程,我将用这些笔芯去书写,不出多久就会写完,可时过境迁,这已经不再重要。
我想,几年前的墨汁,它们会落在今天的笔记本上,组成一行行文字,一个个图型,这是谁也想不到的,就如人一生的境遇一般,无常、无测。而它们也是在懒惰的我,在几年后非写不可的情况下,落于今天的纸面上的,那仿佛也是冥冥中的安排,也就人生的命数,是注定的。